第05版:家周刊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7年6月27日 星期

警惕特色小镇同质化


按照既定目标,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建设对解决目前大城市面临的住房困难、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大城市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地也出现了一批产业、生态、人居协调发展的特色小镇。

但现实中,特色小镇一哄而上、同质化的问题也引发关注。

据了解,有些部门提出要建20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些机构提出要建1000个旅游小镇。“目前要为特色小镇热降温,特色小镇重叠、交叉、重复,同质化非常严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刘志峰指出。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不少房地产企业把发展的朝向转向了特色小镇。随着行业利润下降,调控措施出台,房地产企业纷纷探索多业态转型发展的道路,寻找新的增长点。对此,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指出,很多房地产企业在认识上有误区,认为特色小镇可以迅速介入。不少搞房地产的企业摇身一变就成为特色小镇运营商,把特色小镇看作是一个低门槛进入的领域,导致一哄而上,这是最值得警惕的。

对此,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明确指出:“特色小镇要坚决防止变相搞房地产开发。”尤其,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去库存的重要任务,尤其是三线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较大。“一些地方在消化不良的情况下,又加码了一批特色小镇的房地产项目,人为地、梦幻般地制造所谓乡愁,名义上是搞特色小镇,实际上还是搞房地产建设。”冯奎指出。

从已有的规划、布局、功能来看,不少特色小镇面临“特色”不足,“同质”有余,重“形”轻“魂”的局面。房子易建,但特色产业怎么进?从事特色产业的人从哪里来?人口和产业如何匹配?特色小镇要突出“特”字,定位要精准。相关专家指出,一是要有清晰的功能定位。特色小镇不是纯居住型的小区,也不是纯生产型的产业区,是生产和生活兼而有之,应该成为可以就近工作、就近生活的社会单元。二是要坚持对本地文化的尊重和守护。特色小镇要持久发展,就要注重对文化的挖掘,提高文化附加值。三是要有发展的长远眼光。

目前,借特色小镇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的现象并不鲜见。特色小镇建设,政府究竟应扮演什么“角色”?在冯奎看来,政府要做好引导者、管控者、补救者,“这个管控就是要拿着规划去管控,拿着规划当中的各种边界,拿着各种硬的约束手段去管控。同时,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政府要做好补救工作,使特色小镇能够持续运营下去”。

专家们建议,要建设绿色小镇,做到低碳、节能、可循环发展,应建立考核和退出机制,对规划、设计、选址不适合的小镇要制定退出名单。 新华


上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