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7年7月19日 星期

漯河通江达海梦将圆


■本报记者 刘 丹

清清沙河水,悠悠螺湾渡。曾经,漯河是远近闻名的“水旱码头”,并发展成为河南最大的河港。然而,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舞阳马湾拦河闸和周口拦河闸的相继建成,让曾经的繁华河港成为漯河人心中渐行渐远的记忆。

如今,漯河航运再次受到各界关注。国家规划的主枢纽港、交通部和河南省政府的重点工程——漯河港基本完工,中断了30多年的“黄金水道”即将迎来复航。

水陆联运 体系完善

作为一条通航历史悠久的天然航道,漯河至周口段(沙颍河)航运曾为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军事发展和物质交流发挥过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内河航运的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关注。

河南省原副省长赵建才曾经在研究沙颍河航运通道开发建设工作专题会议上指出,内河航运具有运能大、成本低、节能、环保等比较优势,加快内河航运发展,对完善我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沙颍河航运通道项目全长272公里,横跨平顶山、许昌、漯河、周口四市,向下与淮河、长江水系贯通,向上与全省铁路、公路主通道以及能源产业基地连接。漯河港通航之后,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有效解决建筑材料、粮食、煤炭、盐化工制品、机械装备和大型成套设备、矿石的运输问题,有效降低沿线及周边地市的物资运输成本。

项目建成后,将与京广、孟平铁路,京港澳、南洛高速以及107国道等,形成三位一体的强大运能。运营后将进一步开创漯河交通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形成“公铁水”多式联运的现代化物流平台,加速推进我市成为豫中南商贸物流中心。

科学规划 精心施工

事实上,沙颍河复航工程1982年已经列入交通部《淮河流域航运规划报告》,在《全国内河航道和港口布局规划(2006~2020年)》中,沙颍河航道为“十八线”之一。至2009年,沙颍河干流周口以下段碍航闸坝问题基本得以解决,使复航变为可能。

(下转2版)


上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