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购物使用消费贷款产品已经不是新鲜事,很多朋友会使用“花呗”、“京东白条”、“苏宁任性付”、“腾讯微粒贷”等网络金融产品来先消费后还款,很多人却不知道,这些行为也有可能影响征信。
 日前,支付宝更新了《花呗用户服务合同》,其中最引人热议的一项条款规定:用户应在还款日24点前(含当日)清偿全部应还款额,逾期未清偿,将影响征信记录。
 此条一出,许多网友坐不住了,难道花呗也要上征信了?面对用户的疑问,花呗随后通过官方微博做出回应,目前花呗的逾期记录不会显示在央行征信系统里。
 那究竟该如何判断一款网络金融消费产品是否被纳入央行征信系统呢?这其实取决于用户获得资金的来源。按照央行征信中心的解释,个人征信报告中的征信信息,是征信机构从信用信息产生的源头采集信息。具体来说,征信信息主要来自以下两类机构:一是提供信贷业务的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专业化的提供信贷业务的机构。另一类是个人住房公积金中心、个人养老保险金等机构。
 放眼目前众多网络金融消费产品,除了“花呗”,“支付宝”里还有一款产品名为“借呗”,“借呗”的资金来源于“阿里小贷”,属于互联网小额贷款,已经接入央行征信系统。“腾讯微粒贷”资金来源于微众银行。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白条”,根据其使用场景的不同分两种情况,目前用于线上消费的不纳入征信系统,而如果线下使用“京东白条”装修、租房、旅游等,由于其资金来源于京东旗下的小贷公司,则是要纳入征信系统。
 由此看来,在使用这些网络金融消费产品前,要注意其资金来源。此外,如果合同写了“授权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发送、查询、使用、保存个人信用信息。”就代表你的消费信息已被征信系统收录。
 众所周知,在央行征信系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信用记录,而小到申请信用卡,大到交通出行甚至申请房贷,个人征信记录都是重要依据,而且长期存在。
 不管未来“花呗”是否上报征信,按时还款肯定是没错的。此外,消费者也要理性消费,不要为此影响自己的信用。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