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睿新
城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渴望舒缓;城市慢慢变得拥挤,人们开始向往农村的辽阔、宽广;城市繁华而嘈杂,农村的朴素、宁静就显得格外可贵;城市过于人工化,于是农村自然风貌的价值就越来越大。农村能以可持续方式为城市提供净化服务、景观服务和其他宝贵的服务。就像《围城》中所描述的那样,城内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却想拼命地挤进去。这是不少久居城市人的切身感受。
的确,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自从农村土地开始确权后,农民用地就越来越宝贵起来。国家也通过不同的政策和补贴给予农民最大的利益和收益。但笔者发现,农村目前处在一个尴尬位置——农村多数人家中有地有房,却没有多少人住,大多年轻人都为追求自己的梦想到城市去发展,农村“空心”化和人口老龄化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为了能更好利用农村土地,发挥土地应有的价值,国家推行的美丽乡村计划正在逐步惠及越来越多的村庄。
说到建设美丽乡村,多数人都把目光瞄向了农村的土地和闲置房屋。农民进城,越来越多的农村宅基地和农房被空置,针对这一问题,今年4月份,武汉市出台“黄金20条”政策,通过鼓励能人回乡、企业家下乡、知识分子下乡、城镇居民下乡,以租赁、合作方式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创业、休闲养老养生,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
该政策的实施,势必使农村的土地和房屋价格再度升级。而对于农民来说,新建房屋用于美丽乡村建设项,只要验收达到标准,每户将有若干万元的补贴奖励,何乐而不为呢?笔者认为,武汉这项政策出台后,其他大城市不久也会跟上,再向中型城市扩散,进而由点带面。按照这个趋势,距离城市60公里内的农房都会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以北京为例,周边县区农房租金大概在每年5万元左右,景点周边则在每年10万元~15万元以上。
对农民来说,收入将大幅增加;对农村发展而言,土地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也让外出的农民工家中的房屋不再闲置。鼓励城市人口下乡就是为改善农村“空心”化严重的问题,发展农村旅游文化,建立农村生态旅游业,帮助更多的农村脱贫致富。另外,改善了农村用地,发挥出农村土地的最大价值。把闲散的土地和未开荒地都连接起来,用做农村生态旅游业发展,用做城市人口下乡所居住的房屋住所,用做农村的休闲农业,用于企业家的创业创新,用于知识分子的养老用地等一些公共设施。
这样来看,农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对农村发展新兴产业链,对多数人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农民年年都能拿到租金,自己可以打工也可以休息。城市居民可以放下紧张的工作,到农村里去放松身心。近两年,我们也看到了诸如我省的鹤壁桑园小镇、信阳郝堂村等等,将民风淳朴的古村落文化与现代美丽乡村旅游产业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规模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之路。从精准扶贫到特色产业一条龙服务,它们的成功实践可谓为更多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如此分析,笔者甚至可以大胆猜想,也许在未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随着美丽乡村计划的初具规模,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上班族安家在距城市不远的乡村,作为怡享生活的休闲之地;而在城市中,每个人都会拥有一套属于工作状态或是打拼状态的安身之所,不需要大,只需要配套齐全,生活方便。这份梦想,也许在未来很快实现:工作在城市,居住在乡村。或许这将是未来更多城市人的居住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