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本版新闻列表
 
2017年8月31日 星期

光荣的党 英雄的军队 伟大的人民
——谨以此文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四)

□一人

在国家生死存亡、内忧外患的危急关头,一个新兴的政党,拉起一支队伍,经过不足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将一个列强宰割、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国家引领进中等发达国家行列,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政党一跃成为世界党员人数最多的大党,这个政党所缔造的军队成为世界居前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引来多少国内外的政治家、军事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学家的兴趣和研究?当下,我们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的中国梦的时刻,即将迎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笔者试图以作家王树增的系列军事作品《1901》《1911》《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为参考,以《毛泽东选集》《苦难辉煌》《中共党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相关书籍和资料为导引,以读书笔记的形式重温我党成立、人民军队建设以及新中国诞生的历程,体味那句经典“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

三年的解放战争,国民党军队似乎就是在给世人推演“兵败如山倒”的故事。纪律松弛、祸害群众的军队,横征暴敛、“国民万税”的负担,让老百姓明白了一个道理:打倒蒋介石才有饭吃、才有安稳日子、才有民主;长期的战争磨难也让国民党军人心生厌倦:中国人打中国人,何必呢?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年的解放战争,对于共产党军队来说,也是在演绎一句经典:得民心者得天下。战争造就了一批军史留名的卓越的军事家:彭德怀无论身处怎样的险恶环境都能坦然面对、从容指挥战斗;林彪在地图、沙盘上“勘察”战场,靠反复推演战斗格局选择方案,不战则已,战则必胜;刘伯承按照兵书排兵布阵,规矩中有变化,无形中透有形,个个战例都可以进入军事教科书;粟裕不按常理出牌,每每险中取胜,令对手头疼不已……战争也孕育出一批高级将领“黄金搭档”:彭德怀与徐向前、林彪与罗荣桓、陈赓与谢富志、陈毅与粟裕、刘伯承与邓小平等等。

从1946年6月李先念中原突围到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仅仅一年时间,共产党军队完成了从逃过围歼到奋力反击的逆转。

宁可露宿街头也不打扰群众的解放军。

来自网络

解放战争开始之初,共产党军队四平之战失利。血的教训提示共产党军队:在军事实力远远没有达到相应水平的时候,进攻城市、特别是平原城市,不是明智之举。顺应最广大的农民阶层的要求,打土豪分田地,进行土地革命,让耕者有其田,则是调动农民积极性,获得民心,进而争取胜利的有效举措。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比武装起来的农民更有力量。”

战争伊始,国共双方因为领导人个性修养,及其所领导的政党和军队的思想理念、政治理想的不同,导致双方自上而下从大的战略战术到小的生活琐事的处理都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轨道上,相向而行,却从不交叉。

其一,每次大的战斗,毛泽东的策略是:总体部署战略,至于具体作战方案,前线指挥员“相机行事、不必请示”。即便是大的战役如淮海战役,最初毛泽东的思路是让陈粟(陈毅、粟裕)兵团到长江以南国民党统治区开辟战场,但粟裕认为在江北消灭国民党有生力量、彻底改变战争态势更为有利,毛泽东思考再三,欣然从之;蒋介石的原则是:逢事汇报,批准后执行。不同的策略导致相异的结果:共产党军队的前线指挥员总能见机行事,见好就收;国民党部队总是“得令开战”,错失战机。

其二,如果说长征时期毛泽东将“撤退”的战略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话,解放战争时期,则将“搏杀”的军事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并最终成就为伟大的战略军事家;如果说长征时期蒋介石在“追击”的路上是屡屡失手的话,解放战争时期则是在“搏杀”的时刻步步失算,几乎赔进了所有的荣光和实力。

其三,国民党军队与共产党军队交手,无论大小战役、战斗,无论双方死亡人数对比发生怎样的变化,死亡与被俘的人数相比,国民党几乎都是被俘人数超过死亡人数。以石门(石家庄)战役为例,国民党军被打死打伤3100多人,被俘人员则达到21000多人。解放战争进行两年,国民党部队共损失兵力264万人,其中163万人被俘,加上投诚的数万人和开小差失踪的,数量更为可观。作为奠定新中国成立的三大战役之辽沈战役,国民党部队共被歼灭47万余人,其中俘虏就有32万多,加上投诚的近10万人,真正被击毙击伤的只有五万多人。平津战役,北平直接被和平解放,更是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据《漯河文史大观》介绍,郾城人对这段历史的记忆更为确切的是这样的镜头:当时的漯河因为地处京汉铁路与大沙河的交接点,是重要的水旱交通枢纽,尽管在行政区划上属于郾城的一个镇,但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大的战略布局中,其重要性远远超过郾城县城。当时的陈谢(陈赓、谢富治)兵团在1947年12月18日首次解放漯河镇时,仅仅付出了牺牲2人、受伤18人的代价,即取得了俘虏国民党军2800余人、并缴获相应军需物资的完胜。之后,虽然郾城县城历经四次解放、漯河镇历经五次解放(群众俗称拉锯战),到次年8月底,郾城全境获得彻底解放,每次都是以我伤亡极小、国民党军大量被俘、被毙伤的战绩结束战斗。

这样的对比,说明一个问题:两军交战勇者胜。国民党军队缺乏与共产党军队恶战的士气,宁愿做俘虏也不愿打死仗;产生一个结果:被俘人员除少数解甲归田,大部分身份一变,成为共产党部队的一员,转身把枪口瞄向了原来的“战友”。加之在战斗过程中,根据地人民子弟踊跃参军,致使共产党军队越打越多,国民党军队越打越少。国民党部队给人的感觉就是:整体上兵力很强大,但不经打。共产党军队在总兵力不敌国民党部队的情况下,总是能“夹生”吃掉国民党部队。

怯战的军队注定打不了胜仗。

其四,共产党还有一支准军事力量,叫民兵。解放战争开始之初,共产党军队127万人,民兵268万人。这支队伍既是正规军的预备队,同时又是军队联系民众的纽带,在密切军民关系、保证军需供应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五,每次大的战斗,共产党部队必有主力部队在前,其他部队协同。无论“主角”“配角”都能按照需要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计成本、不讲条件;国民党部队则是各自为战,保存实力为第一目标,配合不到位,形不成合力。遇到挫折,则相互推诿,相互抱怨。

其六,共产党的部队有严明的纪律,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每到一处都能得到地方群众的支持;国民党部队则以战争需要为由,践踏群众利益,漠视群众需求,前进的路上处处遇到绊子。

其七,共产党部队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为战备最高境界,军人一心杀敌,没有利益得失。毛泽东撤离延安,红色首都失守,蒋介石大喜过望,认为胜利指日可待;毛泽东则认为,你可以打到延安,我也可以打到南京;国民党部队以占有为目的,每得一城,无论官兵,将财富据为己有,不但消磨了战斗意志,意外之财也成为战斗的累赘。刘伯承对此有一个精辟的总结:“得人失地,地可夺回。得地失人,人地两空。”

其八,坚定的信念、黎明的曙光总是能让共产党部队在极端困难的时候还能保持旺盛的斗志和热情。这得意于共产党部队优良的政治思想工作。正如许世友所总结的:“我们的困难大,敌人的困难比我们更大。现在就看谁的决心胜过对方。我们要跟敌人比毅力,比顽强,比后劲,胜利往往就决定在最后的五分钟。”

其九,国民党政府漠视老百姓利益和生计。因为经济危机带来通货膨胀,提前征税更让老百姓生计无望。相信很多读者都看到过那张自行车后驮着一捆钱去买大米的照片。货币以捆计算,一堆货币买不来等重量的大米,这也算千古奇闻了。

对于河南人来说,记忆更为深刻的还是1942年的那场大饥荒:至少300万人死于非命。“旱灾烧死了他们的麦子,蝗虫吃光了他们的高粱,冰雹打死了他们的荞麦,到秋天,最后的希望又随着一棵棵垂毙的秋苗枯焦”(时任《前锋报》记者流萤语)。面对如此天灾,国民政府官员粉饰太平,照常征粮,征收数额甚至超过土地产量;灾情被美国记者白修德曝光后,政府官员们不是积极赈灾救济,而是对上级的救灾款和救命粮大肆贪污挪用。“一些官吏的自私、刚愎、残忍,或者颟顸无能,避不上报,坐使灾情扩大”(时任许昌三青团干事长杨却俗语)。

最后,共产党军队有一流的军事情报系统,能够做到“知己知彼”。胡宗南进攻延安,总兵力十倍于共产党军队,但每行动一步,毛泽东都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这是“卧底”熊向晖等我党地下工作者的功劳;国民党部队总是过高地相信直觉,情报失灵,盲目自信。长征时期曾经几次宣布毛泽东被打死,内战开始蒋介石也仍然坚持认为半年到八个月消灭共产党。即使在共产党中央撤离延安,毛泽东与国民党部队隔着山梁周旋时,国民党方面也认为毛泽东已经“潜逃出国”。这与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时美军将林彪当作中国部队总指挥差不多。直到志愿军参战一年后,美国的情报部门才“确认”:现在的总指挥由林彪换成了彭德怀。其实,林彪压根就没有踏出国门一步。

3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1月12日结束,历时三个月,歼灭敌人47万多。

淮海战役以国民党部队的何基沣、张克侠率领部下2.3万人起义开始,到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六十五天,共产党军队共歼灭敌人55万余人。其中俘虏32万多,投诚3.5万人,起义改编2.8万人。

自1948年12月10日,毛泽东将“围城必阙”的军事理论运用于解放北平的战役中,安排对傅作义集团实行“隔而不围、围而不打”战略。1949年1月7日,林彪就解放天津做出部署,平津战役进入实质性阶段。1949年1月20日,傅作义宣布北平和平解放。整个平津战役,敌军3万余人被毙伤,23万多人成为俘虏,8000多人弃枪投诚,25万多人被和平改编。

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军队总兵力剩下204万人,已经统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共产党军队达到400万人以上。共产党军队总兵力呈现压倒性优势。国民党军队士气成断垣崩塌之势。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令》。两天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1949年底,蒋介石退守到台湾岛。1950年5月1日,海南岛宣布解放。

退守孤岛的蒋介石对于辛苦经营大半生、最终一败涂地的国民党军队给出一个还算客观的评价:“无主义、无纪律、无组织、无训练、无灵魂、无根底。”至于最为关键的“无理想信念、无群众基础”好像被有意忘却了。在这方面,张学良倒是还算公允。1989年,张学良在回忆西安事变时说,“(当时)我对蒋公(蒋介石)讲,共产党你剿灭不了。他问为什么,我说,共产党有人心,我们没人心。”

“兵者,诡道也。”

“打仗,是要死人的。”

前一句是两千多年前的军事家孙武的话,道出了战争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不按常理出牌”,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后一句是后来的抗美援朝总司令彭德怀说的,道出了战争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打仗最终付出的最可宝贵的是人的生命。懂得了这句话,身处和平时代的我们,才能更深地体会“我们不害怕战争,但绝不轻言战争”的含义。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1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脚下是历经几十年战火炙烤的几乎被烧焦的土地,是四万万五千万筚路蓝缕的同胞,是几乎被毁灭的工商业,是列强环伺、试图扼杀新中国的险恶国际环境。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唯一拥有的是举国人民高涨的革命热情和坚定跟党走的信念。

有此就足够了。

似乎是有意考验共产党人的革命斗志和忍耐力,解放不到一年,朝鲜战争爆发。这次在家门口烧起战火的是以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合国军。

似乎是有意考验共产党人的战略眼光和意志力,这时候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已经将眼光从国家的疆域放眼到整个世界,开始将新的中国放在世界的范围思考其出路和命运。这是此前我国历代所没有过的。经过几天几夜的思考后,毛泽东最终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当是时也,美国在世界列强中的地位之强悍,窥视一点即可说明一切:二战结束时,美国再造的航空母舰达到18艘!但共产党及其军队的历史告诉我们,丛林法则下,面对强敌,宽容、忍让没有出路,敢于“亮剑”才有生路。

在联合国军从朝鲜半岛三八线大举向北推进的时候,中国人民志愿军悄然出现在朝鲜战场上。经过一年的鏖战,人民志愿军将联军打回到三八线附近。之后,历经两年的打打谈谈,谈谈打打,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署。抗美援朝的胜利,印证了毛泽东的那句话“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蒋介石自1949年底带领50万国民党军队退守台湾,一刻也没有停止反攻大陆的梦想。1950年开始,趁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立足未稳,不断对大陆实施侦查、骚扰,1965年,所谓的“国光计划”即反攻大陆达到高潮,直到1972年计划夭折,每次挑衅和试探都以失败而告终。

从上世纪50年代末期,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不断侵占中国领土。1962年10月20日,人民解放军果断实施对印反击战,一个月后,取得决定性胜利。

1965年4月,人民解放军再次与美国交手,地点从朝鲜移师到越南,前后历时将近八年,直到1973年元月,美越签订停战协议,此次战争我们叫作抗美援越。

1969年3月2日,人民解放军与曾经的“老大哥”在东北黑龙江上的小岛珍宝岛交手,经过半个月的较量,将挑衅的苏联军队打回原形。此次边疆战事我们叫作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是距今最近的一次边防战事。此次战事,主要战斗历时一个月。越南在前苏联的支持下对我国边境犯难,结果一个月内首都河内几乎失守。人民解放军再次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回答我们的诺言:“不好战,战必胜”。

自新中国成立30年间,人民解放军先后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亮出枪杆子。面对不同的对手,面对不同的挑衅,结果都一样:狠狠教训他们一下子,灭了他们的非分之想。

这支由共产党领导的完全属于人民的军队,自军阀混战、国内时局动荡的岁月,历经国内鏖战,到同心敌忾抗击外来侵略,短短几十年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一流的直面强敌、敢打硬仗的铁军,不但赢得世界上包括敌对势力的尊敬,更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无论是在广袤的大中原,还是人迹罕至的边塞大漠,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岁月,还是相安无事的和平年代,我们这支队伍无论在什么时间、到什么地方,都能与人民群众结成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表明,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

2

忘战必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深谙此理。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以战略家的气魄,号召“勒紧裤腰带”研制“两弹一星”。自“两弹一星”研制成功,这些“吓唬人的玩意儿”就成为维持国际军事形势平衡、保障国家安全的重器。

即便在自然灾害频繁,勒着裤腰带过日子的时候,我们没有忘记亚非拉最广大的贫苦弟兄们。正是这些贫苦弟兄,在1971年把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抬”进了联合国,让新中国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即便在最为艰苦的日子里,毛泽东仍审时度势,着手谋划中国在陆路、海路等各方面深度融入世界的战略布局,和巴基斯坦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打通中巴友谊走廊。我国在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方面摆脱马六甲困局、从印度洋直接上岸的陆路大通道正是依赖巴基斯坦的鼎力支持才得以实施。经哈萨克斯坦等国向西亚、欧洲,沿着海路西走到东非的新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仍然得益于毛泽东在那个时代的战略布局。

毛泽东主席对三个世界的划分、我国对外关系的五项基本原则时至今日还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还是我们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准则。

如今,我们不但有世界上最为齐全的工业体系,有陆海空天全系列、全产业链的军事工业,更有世界第二的经济实力和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站起来的中国人说话更有底气:火箭军代替了二炮,不再遮遮掩掩;又一次裁军30万人,不再打人海战术;造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母,从黄海走向蓝海;积极参与维和和军演,关键时刻秀肌肉、展实力;重大国际事务的表态上,需要的时候直接说不。

除此之外,我们还懂得“国之重器,秘不示人”的道理。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党面对国内国际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形势,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容应对:国内,从群众最关心的党务政务问题、经济发展结构问题、民生问题入手,强力反腐,建设法制国家,构建经济新常态,改善民生,消灭贫困,让全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重塑党的权威和威信;国际上,以构建一带一路经济带为导引,倡导营建国际新秩序,以邻为伴,强力维护世界和平,并以此获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点赞和协同。

如今,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相比,与人民解放军诞生之初相比,与新中国建立之初相比,我们的国家已经摆脱了列强的控制,结束了内部动乱,并将在不久的将来彻底消灭贫困,让国人都过上好日子。我们的“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步走战略正在一步步实现;但是,我们没有了内忧,还有外患。正如网友所说,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家,但我们并没有生活在和平的世界。领土争端还在,霸权主义横行,丛林法则仍在世界各地上演,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一再地提示我们:作为一个主权大国,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不能仅仅停止于不好战,还要不怕战。

既然站起来就不会再倒下去,对于一个国家,尤其如此。因为,我们有光荣的党,有英雄的军队,有伟大的人民。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毛泽东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

(全文完)

抗美援朝初期国内民众的反应。来自网络

今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位于内蒙古的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这是火箭军部队英姿。来自网络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