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晓峰
通 讯 员 彭高锋
到2017年年底,重点民生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初步建成覆盖全市、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日前,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漯河市2017年“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专项工作方案》,以实现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在线快捷办理、增强群众获得感为目标,对构建高效便民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作出明确的部署。
扩大电子政务外网覆盖范围。加快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或升级改造,尽快完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并接入全省一体化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监管系统。加大网络资源整合力度,推动业务资源网、部门业务专网等与电子政务外网联通。
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加快建设政务大数据平台,加快建设人口、法人单位和电子证照等数据库和电子签章系统,推进市、县级数据互通共享。深化漯河市统一电子认证平台的应用,加快推进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支付等功能建设,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认证支付等基础服务。涉密项目落实平台上(非涉密部分)告知、平台下(涉密部分)办理要求,提高服务效能。
推动便民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进供电、供水、供气事项一网办理。加快供电、供水、供气、供热信息平台与市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对接,12月31日前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推进社会事业领域事项一网办理。推进社保、教育考试、医疗服务网上办理系统与市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对接。9月30日前实现全市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的信息查询和全市社保卡的信息、办理进度及状态查询。2017年年底前,教师资格考试成绩实现网上查询,中招、高招、成人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成绩与录取结果实现网上查询,市属医院实现在线预约挂号。建设全市统一的环境信息发布窗口,增强环境信息发布的权威性。2017年年底前,实现全市空气质量预报、城市空气质量实时数据信息发布。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