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9月29日 星期

誓把蓝天碧水还给人民
——全市环保攻坚纪实之一

■本报记者 张志勇 周鹤琦

“这是我拍的照片,看看咱漯河的蓝天多美!”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绿莹莹的水来环城绕!我爱沙澧景色美!”……

今年以来,令人惊叹的“漯河蓝”在众多漯河人的朋友圈被频频刷屏,蓝天、绿水与生活幸福的漯河人交相辉映,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是啊,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漯河的确变了,变得更美了!

去年以来,面对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知耻而后勇,化压力为动力,以壮士断腕的勇气,采取超常规手段,春战扬尘、夏战臭氧、秋战禁烧、冬战雾霾,开展了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烈的环保攻坚战。全市265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完成拆改,先后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4923家,累计淘汰黄标车、老旧车13087辆,打掉173个黑加油站、2个黑储油库,取缔燃煤散烧设施1162台,914家养殖场(户)全部迁出,污染源总量大幅减少……

全市环保攻坚重视程度之高、污染治理力度之大、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一举扭转落后垫底的被动局面,打了一场漂亮的环境污染整治翻身仗。截至今年9月26日,全市PM10、PM2.5值均低于全省平均数,同比下降幅度全省第二;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合计167天,居全省前列。全市7条省控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居全省前三名。

知耻后勇

以上率下聚合力

对于漯河人来说,曾经的环保攻坚记忆犹新。对于广大参与者来说,那可是一场污染整治生与死的严峻考验——

2016年第一季度,我市环境质量一度恶化。PM10、PM2.5浓度不降反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在全省垫底;7条省控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只有2条达标,达标率在全省倒数第一,涉水项目被省环保厅限批;由于第一季度环保执法为零,被环保部点名通报,并被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主流媒体两次曝光。

“如果一个地方连空气和水的质量都无法保证,发展还有什么意义?社会还怎么实现和谐稳定?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惠民生、促发展的高度,站在‘两城同创’和‘两个名城’的高度,切实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作为当务之急、必须尽快取得明显成效的紧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要勇于面对、敢于担当,坚定信心、咬定目标,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拿出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下猛药、出硬招,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把蓝天碧水还给人民。”

面对压力和危机,漯河何去何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人没有遮掩、没有逃避,而是思路清晰,意志坚定,痛下决心,把大气和水污染防治作为当前事关全局、极为重要的一项中心工作,要求不计成本、不惜代价、不讲价钱,坚决打赢大气和水污染防治翻身仗。

坚持以上率下,党政齐抓共管。我市坚持一把手“领衔”,让环境污染防治成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牵总挂帅的环保攻坚领导小组和环境保护委员会,明确市委副书记牵头负责环保工作,并实行市委常委分包联系县区环保工作制度,形成了环保攻坚最强阵容。市里先后召开10次市委常委会,18次市政府常务会,80余次推进会、交办会、约谈会等,研究环保工作,作出决策部署,明确工作重点,分解目标任务。市委书记马正跃既挂帅又出征,深入一线检查指导,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为全市广大干部立了标杆、做了表率。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各位领导围绕全市决策部署,从各个方面、不同领域大力推动攻坚任务落实。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责任上肩、真抓实做,对环保攻坚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战、亲自推进,组建专门班子,层层分解任务,保证环保攻坚有人抓、有人管。

(下转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