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怀洋
习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这个伟大旗帜,牢固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坚持党的领导,一切为了人民,深化各项改革,加强治国理政,扎实推进各领域发展,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我们每个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实践行动的组织者、具体工作的推动者,都有着切身的感受和体验。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一系列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我们党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
今天,党带领全国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处于重要历史阶段,加之国际形势动荡、国内各方面问题纷纷暴露,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任务非常繁重、面临的形势也异常严峻。笔者认为,这正是习总书记在此关键时期发表重要讲话的根本目的所在。
习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当代中国现实,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为党的十九大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习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的政治宣示,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动员。
习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提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标志性的思想观点,集中体现了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方略,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方法和理论指导。
党的十九大将要召开,习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是我们党对光荣传统的历史传承,是党中央坚定意志的明确宣言,是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对时代呼唤的历史回应,是党中央向全体党员发出的继续前进的犀利号角,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作为一名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要遵照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带领部门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更加奋发昂扬的斗志和务实为民的作风,在国企改革、国资监管、稳定发展等各方面扎实推进工作,以实际行动和成效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