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统筹项目资金,加快实施改造提升工程,确保市里验收前全部达标。特别是环境治理方面,按照方案中“五不五有”和“五净一规范”要求,拓展温馨家园行动覆盖面,提升实际效果。
创新宣传方式,补齐群众宣传短板。创新宣传方式,进一步细化方案,通过宣讲团巡回宣讲、送文艺下乡、脱贫知识有奖问答以及“好媳妇”、“脱贫攻坚标兵”评选等活动,广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措施、亮点和成效,全力营造攻坚决战浓厚氛围。各乡镇、县直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以及驻村第一书记和村组干部,进村入户召开群众会、贫困户家庭会,宣讲脱贫政策,不断提升扶贫政策知晓率,凝聚脱贫攻坚正能量;注重非贫困群众的思想引导工作,注意收集群众的反馈信息,积极化解他们的对立和不满情绪,让非贫困群众也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从而提高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
规范认定标准,补齐退出机制短板。该县研究制订出一套贫困退出的“申报、审核、评议、公示”标准方案,建立了规范的退出认定机制和考核奖惩办法,各乡镇、各行政村严格对照方案标准,进行自查自评,自查合格后,县攻坚办再组织人员审核验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多轮次自我评估核查,聘请第三方机构入村进行模拟评估验收,通过核查验收营造迎检氛围,全方位提升县、乡、村三级的迎检能力。每一次核查评估都对乡镇和村进行排名,详细列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常态化开展专项督查巡查、驻乡督查,实行督办通报排序,严格按照考核奖惩办法,对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乡镇和县直单位相关责任人进行通报、约谈、问责,绝不姑息迁就。
一线集结作战,补齐扶贫力量短板。该县在原有的47支驻村工作队、394支整改工作队、村级扶贫责任组和240名驻村第一书记的基础上,新抽调395名县直单位业务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工作作风过硬的新提拔的副科级干部、中层干部、业务骨干,将他们充实到脱贫攻坚一线,覆盖395个行政村,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