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今年8月份,我对全市城市居民饮用水质量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10月份,我又深入澧河饮用水保护区域、沙河湿地公园、“两河四湖”施工现场进行了深入调研,产生了一些粗浅看法。
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力求源头控制。十九大报告中的表述和解读,环保部门应设立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员,开展多样化的生态文明宣传活动,普及和宣传生态文明知识和法律知识,引导并规范公民的环保行为,强化全民环保的意识。要充分调动和切实发挥人民群众关心环境、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每个市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公益活动,将人们关心关注环境的热情转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同时,要注重生态文明教育,早植生态文明理念。要在中小学开设生态文明教育地方课程。这样,生态文明教育阵地前移,便于公民及早形成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也为政府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思想支撑。
二是更新发展理念,严守生态红线。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十九大报告也反复强调,要“推进绿色发展”。因此,在经济活动中,我们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要处理、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全市各行业要扭转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唯GDP政绩观,要改变“边发展、边污染、边治理”的环保老路,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需求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多赢。
三是加大处罚力度,有效震慑犯罪。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要进一步强化法律手段,要不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坚持河道巡察制度,严厉打击侵占河道、垦坡种植、非法围垦、非法采沙、非法取土、非法挖掘自备井等活动。要认真落实新《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铁拳铁规治污,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强化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关闭取缔、移交司法、列入环保“黑名单”、媒体曝光、追究公职人员的责任、刑事监禁等措施,严格依法惩处环境违法行为。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震慑犯罪,让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敬畏之心,以收到破坏环境如同“触碰高压线”的社会效应。
四是推进举措创新,鼓励全员参与。我市在生态环境治理中,还存在着措施相对单一,创意不足,公民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调动的问题。因此,要积极鼓励企业、公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他们的环保热情和环保意识。要借助环保民间组织的力量,形成环保的多边辐射和角落渗透。可在各个社区设置环保监督员,在每个大中型企业设立环保常驻官员,负责监督企业的环保行为。一旦发现企业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常驻官员则拥有对企业的发展实施一票否决的权力。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使我们生活的家园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共同创造漯河美好的明天。
作者为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兼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