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 丹)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深化六项重大攻坚任务,大力推进年初确定的“四项重点、三大动力、一个支撑”,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稳步向好的态势持续增强。
发展的稳定性持续增强。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4%。前10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出口增长23.4%。我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10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比年初增长7.6%,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3.2%,又有1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9家企业在“四板”挂牌,取得了银行资金来源充裕、融资规模持续扩大、运行质量持续提高、金融风险总体可控的好成绩。
发展的持续性持续增强。前10个月,工业投资增长12.9%,高于全省工业投资增速7.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分别增长11.3%、54.9%和17.3%,依次拉动经济增长1.5、1.1、0.6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6.3%,均高于食品、化工产业7.3%和7.5%的增速,产业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增长7.6%,“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占全市出口的20.6%,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源。我市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长了57.7%,增幅居全省第1位。
发展的协调性持续增强。前三季度,各县区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平衡;服务业比重达到28.3%,工业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继续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9%,高于年初7.5%的预算目标;空气、水质量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或保持第二方阵前列;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卫生等发展态势良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发展的内生性持续增强。前10个月,全市专利申请量增长36.7%,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1.9%,增速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国企改革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商事制度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快递业务收入增长100.1%,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销售额增长201.6%,新入库企业已有52家。民间投资增长13.8%,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8.9%。
发展的包容性持续增强。前三季度,民生支出增长18.7%,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民生支出占预算支出的73.8%,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15亿元,比年初增加54.6亿元。(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