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1月30日 星期

高效落实强推进 权力运行更阳光
——源汇区干河陈乡“阳光村务”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刘 丹

通 讯 员 王 升 张亚磊

11月12日,在干河陈乡姬崔村,通过村“两委”商议和党员大会审议,村民议事会正在讨论“智慧乡村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村监委会成员全程监督,会议进程有条不紊、公开透明,现场气氛活跃。

“现在,村民福利发放、村内设施建设和项目立项等重大事项,都严格按照‘阳光村务’要求,让党员和村民一起商议,村里的事务让群众自己拍板。”姬崔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安亮说。

今年以来,为管好村干部手中的权力,干河陈乡全力推进以“阳光厘权、阳光用权、阳光监权”为主要内容的“阳光村务”建设,让村级“小微权力”晒在阳光下、装进笼子里,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运行。

机制建设规范化

“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上对权力监管的要求,也是干河陈乡纪委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推行‘阳光村务’建设,就是为了强化监督制约,规范村级权力运行,让每个村(居)干部清楚自己的责、权、利是什么,让权力始终置于阳光下,不断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和谐发展。”干河陈乡党委书记张珂道出了权力规范化建设的初衷。

为把知情权亮给群众、把议事权交给群众、把监督权赋予群众,干河陈乡自今年4月份开始,深入全乡20个村(居),梳理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便民服务热点难点问题,厘清了村级十大类26项权力,划定了权力边界。同时,按照全区的整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将每一项权力的行使过程进行分解,制订“小微权力”运行流程,确保权力运行有程序、权力程序有控制、权力控制有规范、权力规范有依据,筑牢了制度的笼子。此外,强化监督,详细界定村干部违反工作纪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44项责任追究的行为;延伸“两个责任”工作触角,发挥广大群众在村务决策、村务公开、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引导督促村监委会成员以廉政风险点为切入点,着重监督重大村务决策、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等村务管理执行情况;严格落实“村财乡管”等工作机制,真正把村级“微权力”管到边、管到位。

“我们推行‘阳光村务’,重点是抓住了‘识权确权、职权分解、流程规范、运行公开、监督问责’5个关键环节,不仅让群众明白、放心,也保护了基层村干部。”干河陈乡纪委书记王世才说。

晒出权力抓落实

权力的监督需要群众的参与,怎样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干河陈乡在宣传推广上妙招频出。一是在乡政府、各村(居)显要位置公开村(居)权力清单流程图,并以图解、卡通漫画形式把权力清单绘制上墙。二是在辖区显要位置张贴大型宣传标语和喷绘,悬挂宣传展板、条幅等。三是在姬崔、何王庄、疙瘩刘、开源社区等村(居)打造以“阳光村务”为主题的廉政文化宣传墙;向全乡各行政村逐户发放《“阳光村务”建设服务手册》8000余册,做到一户一册;印发宣传页8万份;出动宣传车两辆,不间断地在辖区巡回宣传;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在各行政村进行“阳光三权”方言版和普通话版广播宣传,内容通俗易懂,使广大城乡居民迅速了解、熟知“阳光村务”建设工作。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使该乡初步达到了“处处见阳光,人人知村务”的宣传效果。

社会宣传上推陈出新。通过拍摄微电影、发微博和微信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由区、乡纪检干部拍摄制作的首部“阳光村务”微电影《谁是明白人》,上线当天点击率达到1.6万次,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同时,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立了乡、村两级“阳光村务”微信公众平台,(下转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