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阳
基于电子商务的现代化、智能化、自动化而提出的物联网技术智能管理是指借助于EPC编码、无线射频标签、无线通信技术和遍布世界的Internal网络将世界万物用计算机联系起来,采用计算机云计算和模糊智能技术从而实现人与其他物体,甚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智能对话。它最初是为了提高物流管理的技术革新,后来逐渐推进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
对图书馆来说,充分研究和利用物联网技术,推进图书馆工作与改革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效率和工作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物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物联网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以条码为核心的全球统一标识系统,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将其与计算机、无线射频、互联网、数据库等现代工具相结合,提出了现代物联网的概念。2003年,Auto-ID中心与全球统一代码委员会相联系,负责全球EPC编码的推广应用工作。
在我国,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当时叫传感网)的研究和开发,2003年EPC Globle授权我国标准化代码委员会负责EPC物联网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工作。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数十家上市公司在开展物联网的研发和应用工作。2009年11月中旬,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与无锡市市政府签订了“推进TD-SCDMA与物联网融合的合作框架协议”。
物联网在实践应用中的工作原理是每一种物品在它生产出来之初,就由国际标准编码委员会赋予其一个全球唯一的电子代码,这个电子代码是该物体从生产、运输、使用一直到消失等各个环节的唯一的身份证。当该物体移动或本身状态发生变化时,由遍布世界各地的摄像头、传感器或GPS定位系统,对其跟踪和扫描,通过互联网系统和计算机云计算以及模糊智能等技术和一系列数据库相连接,对其形态位置轨迹进行分析,并将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反馈给用户,从而及时掌握该物体的现状。
引入物联网技术意义重大
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不论是现场采购或网上订购,我们都可以根据资料的电子代码,通过计算机、Internal网络和相关数据库调用该资料的相关信息,了解其生产、运输和仓储情况,保证了所采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避免了盗版资料的出现。
在读者工作中,图书馆可以不再像原来一样为读者办理纸质借阅证。随着网络的普及,个人相关资料、个人信用记录也必将日益进入数据库中心,图书馆也可通过该信息进行重点读者与一般读者的区分服务与信息管理,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
在物联网环境下,图书馆不但可通过物联网对读者身份、读者节约情况、读者阅读内容等进行管理,读者也可通过物联网及时把握图书馆购书计划、书库布局、资料分布、馆藏情况和流通信息基本情况,甚至可通过Internal网络或3G手机阅读预借资料的简单信息。图书馆只要通过物联网与图书馆管理系统为读者以网络IP或手机WAP站点为基本开通终端账户,则以上所有目标均可轻松实现。到那时,真正做到读者足不出户就能阅尽天下资源。
促进图书馆管理智能化
物联网的高信息化、高智能化、高效率化必将对图书馆现有管理体制和工作程序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物联网加深了图书馆与出版社的联系。在物联网环境下,图书馆通过出版社及时查找所需资料,可以对文献资料的内容和类型做特殊要求,并将读者需求及时反馈给出版单位。
其次,图书馆通过物联网对本馆工作程序进行简化和提高。随着物联网在行政管理方面的开发应用,对图书馆人员的科学管理和灵活调配成为可能。另外,在文献资料的保存和利用方面,可以借鉴物流管理的先进经验,对图书馆文献布局做出科学规划;使文献调拨瞬时完成;对文献查找准确定位;对文献存在状态及实体物理状态(如完好、破损、移动)等进行及时动态监控等。
第三,由于物联网对物体的运行轨迹进行不停地记录,图书资料一旦入库,就在物联网跟踪和监控之下。这样,图书馆就可通过计算机及时了解库存,达到自动化的库存管理,并对乱架图书及时查找归位,清点馆藏情况。这一切都和图书馆现有的工作模式有很大区别。
第四,物联网可实现馆际互借,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引入物联网技术的建议
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催生物联网迅速融入人们生活中去。但由于物联网应用所牵涉的问题较多,需要的软硬件环境较高,物联网进入平常人的生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为图书馆应对这种新技术挑战首先应加强研究,制订自己的发展计划。
首先,要完善设施建设,做好图书馆现有管理系统与物联网的对接工作。物联网虽然要求较高的软硬件设备,但并不是图书馆现有资源和信息全部不能使用。物联网接口具有较高的兼容性,通过相应的程序接口,完全可以实现物联网与图书馆现有管理系统的对接,将图书馆相关信息及时读取到物联网数据库中,并加以综合应用。这样,可以实现图书馆编目信息、馆藏布局、借阅统计、读者资料等数据的最大利用价值。另外,图书馆现有网络布线、计算机设置、数据库资源等都可以通过合理改造,实现与物联网的硬件、软件及信息的共享与利用。
其次,要加强图书馆与出版社、书商、软件开发商的协调工作。物联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多部门协同、合作的系统工程,单凭图书馆自身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图书馆应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
最后,物联网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物联网与图书馆的结合是一个新生事物,也给现行图书馆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应未雨绸缪,加强研究,推进图书馆工作的快速发展。 (漯河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