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张晓甫 通讯员 齐江涛 程洋龙
核心提示
司法执行难,是当前各级人民法院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司法执行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法律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权威地位,更关乎着广大百姓的切身利益。“基本解决司法执行难”是郾城区人民法院对全市人民的一个庄严承诺,也是该院广大干警共同努力的奋斗目标。
2017年,郾城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全体干警在上级法院的指导下、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提高执行信息化水平,坚持阳光执行、规范执行、文明执行,用足、用活、用好各种强制措施和手段,用实际行动努力实现今年年底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庄严承诺。
自2017年1月1日至今,该院共受理各类民事、刑事执行案件2256件,共执结各类案件1176件,结案率53.6%,与去年同期相比,案件受理数量增加61.37%,执行案件信息录入准确率100%。
1
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成效。“法院广大干警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执行工作的效果。”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主持召开最高人民法院专题会议,听取关于“基本解决执行难”专项巡查工作情况汇报后强调,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强执行干警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行干警的业务能力,并切实关心关爱执行干警,为干警依法履职创造良好条件。要强化资金、设备、技术保障,为干警规范执行、强制执行、用信息化模式执行等提供有力物质保障。
“执行工作效果的好坏与否,执行法官的素质水平是关键。”郾城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滕宝成告诉记者。年初以来,郾城区人民法院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切实提升干警综合素质。在日常工作中,全体执行干警先后学习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立案、结案若干问题的意见》、《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及说明》等法律规定,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同时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载体,不断提升全体执行干警文明执法水平。
学习、领会、落实第三方评估体系精神,迎接第三方评估。年初以来,该院组织全局干警学习《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及说明》,根据评估标准逐一对照,逐项分析,查缺补漏。全局干警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发扬工匠精神,做细事,严格标准、补齐短板、纠正工作偏差,认真研究解决“执行难”问题。贯彻好指标体系说明的要求,围绕执行体系的要求,紧抓规范执行、阳光执行、执行质效、执行保障,迎接“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考评检验工作。
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杜绝吃拿索要。年初以来,郾城区人民法院全体执行干警自觉遵守执行纪律和院里的各项廉洁规章制度,没有发生违规使用警车现象,没有发生收受当事人礼金现象,更无借助执行吃拿索要现象。
晒“名单”强措施 让“老赖”无处可逃
2
“执行工作之所以是个难啃的骨头,就是因为‘老赖’对履行义务的认识程度不够以及失信人对涉案的侥幸心理。”郾城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张永建告诉记者,针对“老赖”多次拒不执行的情况,该院执行局充分运用全国法院网络查控系统,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年初以来,该院先后运用全国法院网络查控系统查控被执行人上万人次,查控财产上千万元,大大提高了案件的执行效率。依照最高人民法院2017年1月出台的《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依托“互联网+执行”技术,通过各种形式对“老赖”曝光、纳入失信人黑名单等措施,最大限度挤压失信被执行人生存和活动空间,并依法适用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穷尽执行手段,促使“老赖”主动履行义务。截至目前,该院共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556人次,纳入失信率100%,慑于执行联动机制以及联合信用惩戒的威力,约10%的失信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或者与申请执行人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依法采取措施,将打击“拒执”犯罪行为作为惩处“老赖”的重要手段,让“老赖”无心可安、无钱可赚、无福可享、无路可逃。年初,赵某与李某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经该院判决后,李某未按照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内容履行义务。赵某依法向郾城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立案后,依法向李某送达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执行法官多次找到李某要求其履行义务,李某拒不履行。赵某以被告人李某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于3月15日向郾城区人民法院提起控诉。该院受理后,在诉讼过程中,双方达成和解,被告人李某主动履行义务,赔偿赵某全部案件款1.2万元,赵某于3月23日申请撤回起诉。
在法律强大的威慑力面前,刘某也兑付了20万元的执行款。这是一起婚姻纠纷案,刘某和邓某原是夫妻,两人因感情破裂到法院申请离婚。法院判决刘某支付邓某公司股份所得款在某工厂的风险抵押金20万元。但刘某迟迟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今年年初该案进入执行阶段,法院使用各种执行措施,却无法查找到被执行人刘某的财产。
郾城区人民法院决定对刘某采取强制措施,并将其列入凌晨执行“黑名单”。在凌晨3时许,将刘某堵在被窝里,并将其拘传到法院,告知其若再不履行执行义务,将对其进行拘留并会以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刘某意识到法院动了真格,在思考一个上午后,决定不再赖账,当日下午便通知家人到法院执行局兑付了20万元的执行款。
网络+专项行动 让执行既公正又有情
3
网络拍卖是执行工作中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热点,郾城区人民法院结合网络平台,创新执行方式,有效保障双方当事人的权益最大化,既体现了司法公正,又确保了司法的“人情味”。郾城区人民法院充分利用网络司法拍卖平台,案件款实际到位率有了新的提升。年初以来,全院先后通过网络司法拍卖185余次,其中成交54件,标的物变现4705万余元。
2月27日,该院赵某申请执行常某某、胡某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在执行过程中查封了被执行人胡某某郾城区建业壹号城邦5号楼房产一套,并及时进行网络司法拍卖,评估626293元,最终拍卖成交价值为774293元,溢价148000元,最大限度维护了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借力专项行动,彰显司法权威。年初以来,郾城区人民法院在上级法院、院党组的组织要求下,多次开展执行专项行动,彰显了司法权威,取得了明显成效。该院持续开展打击拒执犯罪专项活动,对执行工作中存在的被执行人隐匿转移资产逃避执行、使用暴力或以暴力威胁抗拒执行,依法适用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对发现符合拒执情形的案件,引导申请人走自诉程序,即时立案,充分利用刑罚手段,将打击“拒执”犯罪作为惩处“老赖”的重要手段。目前该院共受理拒执自诉案件251件,已结238件,打击拒执罪效果良好。
“专项行动中,我们充分利用院里配置的执法记录、摄影、摄像设备,对案件执行过程全程录像、全程记录,既规范了执行行为,又固定了案件证据,保证了案件执行公正、公开、合法、规范。”该院执行局局长张永建告诉记者,年初以来,该院集中开展春雷行动、夏季雷霆、三伏会战、秋季攻坚等专项集中执行行动,共集中执行26次,拘传239人,拘留87人,以打击一批拒执案件、清理一批执行积案、化解一批信访案件、执结一批涉民生、涉党政机关案件为目的,让“执行风暴”成为常态,也为下一步追究“老赖”的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罪做好铺垫,集中全力突破“执行难”问题。
运用多方力量 办结涉执信访案件
4
年初以来,郾城区人民法院以宣传工作引领执行工作,加大社会力量的发掘,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让该院的执行工作得到了更广泛的支持和信任。同时对执行案件厘清办案思路,定好执行人员责任,有效办结涉执信访案件。
该院利用召开新闻发布会、利用街道大屏幕宣传以及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见证执行等方式,让社会各界了解执行工作,支持执行工作,有效震慑了被执行人。全年宣传工作共计发表428篇,其中国家级网络183篇,省级网络108篇,市级网络52篇,县级网络20篇,传统媒体省级报纸41篇,市级报纸15篇,人民法院报2篇,工作专刊7章,并开通了执行微信公众号,官网开通执行专栏,制作执行曝光台,同时,成立惩戒“老赖”战略联盟,召开执行工作新闻发布会6次。
出思路定责任,有效化解涉执信访。为全面化解涉执信访问题,该院执行局对所有执行案件进行全面梳理,对所有信访案件逐案落实办案责任人、包案负责人,做到了数量清、原因清、症结清、责任清,确保每起案件释法析理沟通到位、帮扶救助到位、教育稳控处理到位,最大限度化解涉执信访案件。对于特困申请人,通过多方协调,尽力解决他们的现实困难,增进他们对执行工作的理解和对执行人员的信任,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涉执信访压力。同时加大了对信访案件的执行力度,最大限度执结案件,力争从根本上化解信访问题。通过上述措施的实行,涉及执行的9件信访案件得到了有效化解、有效稳控,同时有效遏制了新的涉执信访案件的产生。
2017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见效之年。“执行实践丰富多彩,案件情况千变万化,在执行手段方式方面,还有很大的创新余地和空间。”滕宝成表示,郾城区人民法院在充分用足用好罚款、拘留、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黑名单”等现有的执行手段外,在遵循司法规律、坚持法律底线的前提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执行理念和执行体制,在查控被执行人财产、查找被执行人下落、惩治“老赖”等方面要有实招和新招,并形成长效机制精准施策,才能让“老赖”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的目的不能得逞,让其在法律面前现出原形、败下阵来。
版式/付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