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鹤琦)如何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加快扶贫攻坚步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做法是,立足产业集聚优势,组织辖区企业主动融入扶贫攻坚主战场,通过安置就业、结对帮扶、定向救助、慈善捐助、节日慰问、助学助残等多种方式,因人制宜、因户施策,积极开展企业带贫帮困活动,走出了扶贫攻坚新路子,奏响了扶贫攻坚的时代强音。
市永利食品有限公司与后谢镇5户贫困户建立了帮带关系,针对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在照顾家中病人之余,做一些力所能及、时间上能灵活掌握的工作,为每人每月发放1000元的劳动报酬。
这仅是开发区扎实开展企业带贫帮困活动的一个缩影。开发区是名牌名企荟萃的集聚区,辖区企业众多,立足这一优势,围绕全区扶贫攻坚大局,从今年8月份起,开发区创造性地提出开展企业带贫帮困活动,即发挥广大企业在扶贫攻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力争让每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至少有一个爱心企业帮带,使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目标。
为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开发区出台了一揽子激励政策,对帮带活动中的先进企业,在各类各项扶持企业政策上给予优先倾斜。如企业帮带贫困户,年均户增收1万元以上的,授予其“扶贫攻坚带贫帮困先进企业”称号;连续三年以上被评为先进企业的,授予负责人“慈善企业家”荣誉称号,并优先推荐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同时规定,凡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的企业,区财政均给予一定奖励;对帮扶行政村发展特色规模种植、养殖、加工等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企业,还可优先享受扶贫贴息贷款和金融扶贫优惠政策。这项激励政策的实施,在全市尚属首次。
开发区积极探索企业、贫困户互动“双收益”新途径。他们选择辖区优秀企业合作发展到户增收项目,确保贫困户投资年收益不低于10%,合作最低期限为5年。除省、市资金外,区财政拿出12.5万元予以配套,实现农户户均1万元发展到户增收项目,贫困户年户均增收可达到3000元。
结合开发区因残、因病等致贫情况较多,自身开发能力不足,实行安全融资带贫,借鉴“卢氏模式”,采取“银行+政府(基金)+带贫企业+贫困户”模式,协调召陵区农信社向带贫企业发放贷款1000万元,企业每年拿出24万元资金用于扶贫。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