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丽娟
“我们与蓝天白云同行,燃煤散烧治理永不松懈。”这是奋战在燃煤散烧治理工作第一线的干部职工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掷地有声的前进冲锋号。
自省、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工商系统,坚持自我加压,迎难而上,尤其是大气污染防治冲刺30天行动以来,面对燃煤散烧治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严峻形势,各级领导身先士卒、冲在一线,同志们争先恐后、苦干实干,提前完成散煤销售点、燃煤散烧设施取缔,洁净型煤生产仓储配送体系建设、“电代煤”、“气代煤”核查工作等省定目标任务,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和表彰,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全市一盘棋
织密责任网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共舟者兴。”市委书记蒿慧杰、副市长吕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实地调研并作出重要指示。市散烧办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多措并举,细化、夯实各级各部门工作任务,形成了全市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市散烧办全面部署。市散烧办积极履行牵头职责,召开专题推进会、督导汇报会、周例会二十余次,下发指导文件70余份,对各项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派出考察组赴豫北等地考察学习,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煤改电”、“煤改电”、“洁净型煤替代”财政补贴政策,为党委政府决策当好参谋。
县、乡、村网格管理全覆盖。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监管机制,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所在地的网格长立行立改,24小时内解决完毕。依托网格,在全市迅速完成了散煤销售点、燃煤散烧设施的摸排取缔工作,建立了详细台账,为改替工作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
成员单位协作联动齐推进。市散烧办建立了责任明确、分工协作、协调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堵疏结合,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堵”方面,工商部门牵头以村为单位开展散煤销售点摸底排查,全市45家散煤销售点已全部取缔或改建,提前1个月完成省定目标。环保部门牵头,食药、城管、卫计、教育等部门各负其责,按行业进行燃煤散烧设施督导排查,前期取缔1162台燃煤散烧设施,后新发现的752台燃煤散烧设施全部取缔。公安、交通、城管部门依托超限站、分流卡点设立14个散煤运输检查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劝返外市运煤车50余辆,扣押违规流动售煤车9辆,罚没散煤240余吨,形成强大的查禁合力。“疏”方面,市级财政共拨付“电代煤”、“气代煤”、洁净型煤补贴资金共8093万元,发改部门牵头完成了31812户居民“双替代”工作。工信委牵头,全市建成3个洁净型煤生产企业、49个洁净型煤配送网点,周生产洁净型煤约2000吨,洁净型煤价格平稳,产销顺畅,保障了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三级督导
层层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市散烧办抽调精兵强将,建立了一支坚强有力的督查夜查队伍,特别是冲刺30天行动以来,建立了三级督导体系,由市环保攻坚办、市散烧办、相关媒体组成的暗访曝光组,8个市散烧办成员单位县级干部带队分包县区督导,22个市工商局、工商县分局班子成员带队的实地督导组,各督导组每天共出动90余人,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晨查与夜查全覆盖,确保燃煤散烧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以上率下,深入攻坚一线。市散烧办主任、市工商局局长宋耀生多次深入全市散煤查禁卡点对工作在一线的同志们表示深切慰问,加油助威。市工商局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市散烧办相关成员单位县级领导干部亲自带队,深入乡镇、社区明察暗访,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开展入户检查。
分包督导,建立问题台账。各督导组迅速制订了燃煤散烧治理督查夜查值班表,分包地区出现问题,相关领导和责任人要承担连带责任。实行台账管理制度,各督导组每天上报督导检查信息。截至目前,各督导组共上报问题768个,市散烧办每天对各组信息进行汇总,高效推进任务落实,形成了比学赶帮超、不甘落后、如火如荼的良好局面。
追责问责,层层传导压力。市环保攻坚办对燃煤散烧治理工作大力支持,经常性联合市散烧办对人员在岗情况、督查台账填写情况、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暗访,并将情况及时报省攻坚办、省散烧办,对失职渎职、进展缓慢、工作不力的通报批评,并在媒体曝光。
明确重点,科学研判调整。每周召开例会,听取各督导组工作进展情况并科学研判,对督查工作重心进行有效调整,始终掌握工作的主导权和主动权。
每日一通报
工作够实够细
市散烧办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细”字上做文章,对燃煤散烧治理工作实行日通报机制,确保工作够实够细。
微信调度,细致入微。市散烧办建立燃煤散烧治理工作微信群,每天及时发布工作信息及要求。各督导组每天发送定位,确保人员在岗在位。
准时报送,定时通报。市散烧办各督导组每日将前一天督导检查情况报送市散烧办。8个成员单位分包县区督导组发现问题直接反馈县(区)政府,每周二、周五定期反馈督导情况。市散烧办专人汇总督导组检查和县区自查情况,编制问题台账,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确定整改时间,每天下午4点定时发布督导通报,并报送市环保攻坚办。
每日排名,确保实效。市散烧办按照发现问题由多到少的顺序,对工商系统22个督导组及8个成员单位督导组分别排名,确保燃煤散烧治理工作无死角,问题整改结果真实有效。
全力抓四“查”
做到固强补弱
入冬以来,气温急剧下降,群众用暖需求剧增,面对燃煤散烧设施设备极易死灰复燃的局面,市散烧办不间断开展昼查、夜查、晨查、核查,做到固强补弱。
精益求精,拉网式昼查不放松。各级各有关单位依托网格化监管机制,制订值班表,明确责任人,强化燃煤散烧设施设备、燃煤销售点“拉网式”排查,划片分包,重点对沿街门店、经营场所的燃煤散烧行为进行查禁,逐门逐户进行排查,达到户户有人管、户户有人问的效果。燃煤散烧治理检查站由公安、交通负总责,统一检查标示,统一检查内容,坚决杜绝散煤流入我市。
夜查晨查,瞄准弱点狠抓整改。市散烧办要求各县区组成联合执法队,每天对辖区内早市、夜市摊贩燃煤散烧设施设备拆改情况进行检查。市散烧办不定时联合市环保攻坚办,对人员在岗在位情况突击检查。
全面核查,“双替代”居民无遗漏。市发改委对照各县区上报的“电代煤”、“气代煤”工作台账,组织各县区动员乡镇、社区各方面力量,实行分片包干的形式对电代煤、气代煤用户进行逐一入户确认。检查各县区“电代煤”、“气代煤”补贴资金落实情况,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位。
宣传全覆盖
确保入脑入心
燃煤散烧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市散烧办一直将燃煤散烧治理宣传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制订宣传方案,对各县区宣传工作进行量化考核。
组织内部学习。市散烧办每月1日组织各级各有关部门学习各级文件精神,吃透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针对目标制订宣传重点,量化各级各有关单位宣传内容,把各县区燃煤散烧治理宣传情况作为评判工作进度的重要依据,确保宣传工作落地生根。
媒体全方位宣传。一方面通过报纸、网络、广播、电视、宣传单等方式,就广大群众关心的补贴政策、措施进行解答。已在《大河报》客户端、《漯河日报》刊发宣传文章十余篇;制作一次性宣传水杯1万个、宣传彩页4万余份、宣传手提袋1万余份发放至各有关单位,在市区制作安装6层楼高的燃煤散烧治理大型墙体公益广告。另一方面,针对燃煤居民多集中于城乡接合部、农村偏远地区的特点,各县区派出1~2辆燃煤散烧治理宣传车,利用乡镇广播喇叭,不间断播放宣传录音,在县、乡主干道悬挂宣传条幅100余条,形成了人人学习政策、人人参与治理的热潮。
开展入户宣传。市散烧办督导组和镇政府同志多次前往一些意见较大的商户、居民家中,为他们讲政策、讲道理,排解群众心中的疑惑,让群众和商户能够充分理解、配合、支持燃煤散烧治理工作。大力宣传“双替代”设备及洁净型煤安全使用知识,使广大群众和商户清洁、安全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