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无论是打赢三大攻坚战还是打好五大持久战,最终都要靠项目来支撑、靠要素来保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漯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就要着力在项目支撑上下功夫、做文章、见成效。
强化项目支撑。项目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项目建设的水平,决定这个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我们既要抓好实实在在的工程类有形项目,也要抓好可操作、能推进的工作类、措施类、政策类无形项目。要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细化实化具体化为一个个可量化、可落实、可考核的项目,以项目承载投资、助推发展、改善民生、强化党建、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具体讲,今年,我们在项目建设上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实施重点项目投资促进计划、优化项目管理、改善项目建设环境。要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例会制度,加强落地项目后续服务,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强化要素支撑。主要是解决好“人”、“地”、“钱”三方面的问题。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完善落实柔性引才引智机制,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引领科学发展的“高精尖缺”人才或团队;坚持企业引智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引进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和能工巧匠;落实好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医生、律师等欠缺人才;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土地是越来越稀缺的资源,要用好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农村耕地、乡村建设用地“三块地”。重点是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充分发挥财政和投融资平台的融资功能,拓展土地收储渠道,努力增加土地收储存量。资金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发展经济必须广辟资金渠道。要积极推进市场化融资,通过政府投融资平台、开发性金融机构及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