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月15日 星期

“互联网+人社”: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本报记者 张俊霞

通 讯 员 刘 佳

近日,市救助站工作人员陈女士按照《漯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申报业务操作办法(暂行)》,下载了社会保险业务网上申报系统。她高兴地说:“今后再为单位职工办理社保业务,就可在自己办公室的电脑上进行了,这会省去我们不少时间和精力。”

2017年12月,我市人社部门全面推行社会保险业务网上申报系统。这是我市人社部门积极实施“互联网+人社”试点工作,方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办理社保业务的新举措。

“互联网+人社”是贯彻落实“互联网+”、大数据等国家重大战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增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效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市人社局在推进社保业务信息化基础上,加快“互联网+人社”建设步伐,依托扎实的基础应用,着力打造“阳光人社”,不断提升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化应用水平,方便群众办理相关业务,取得明显成效。

科学规划 搭建人社业务大数据平台

2016年,随着政府推进简政放权力度的不断加大,市人社局在加快推进自身改革和落实上级人社政策制度的同时,依托原有的人社信息平台,引入大数据服务,紧紧围绕人民群众诉求,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制订了我市《“互联网+人社”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7~2018年)》,积极推进“互联网+人社”试点工作。

为尽快推动“互联网+人社”工作取得实效,市人社局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深入各县区和基层单位进行调研,并组织有关专家对我市“互联网+人社”信息系统进行规划,本着“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理念,努力将其打造成一项惠民工程,目前已初步形成线上线下融合、服务衔接有序、规范安全高效的“互联网+人社”信息平台系统。

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充分利用大数据、提高信息共享程度,不仅拓宽了办事渠道,提高了办事效率,而且提升了业务监管能力,最终受益的是群众。拿医疗保险结算业务来讲,我市通过系统对接,实现了在全国范围内10790家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算,这意味着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可以在这1万多家医疗定点机构直接结算报销了。

个人信息实时查询 给群众一本“明白账”

几天前,在我市一家企业新入职的李先生登录漯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查询了自己的社保费缴纳情况。他说:“通过社保平台查看,自己的社保信息一清二楚,此前还担心所在公司是不是给自己足额缴纳了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呢。”

为交给群众一本“明白账”,我市通过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设,几年前就通过互联网实现了社保权益信息实时查询功能。目前,不仅社保信息,人社部门组织的各类考试成绩、执业资格证书情况等,都可以通过漯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查询。为方便个人查询,市人社局还相继开通了手机APP、“漯河人社”微信公众号、微博,并在市、县、乡公共服务区广泛布设自助终端一体机,为广大群众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查询、咨询渠道。

(下转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