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2月2日 星期

守护蓝天碧水的“生动实践”
——经济技术开发区2017年环保攻坚纪实

■本报记者 周鹤琦

这一年,全区环保攻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这一年,全区优良天数共计230天,比市定205天的年度目标多25天;全区PM2.5和PM10年均浓度全部控制在省定年均浓度目标内;黑河断面全年实现稳定达标。

……

刚刚过去的2017年,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环保工作任务要求,加大治理力度,提高治理标准,加快治理节奏,提升环境质量,全面完成省、市定环保工作任务,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环保攻坚答卷,在2017年1月、5月和11月举行的全市环保攻坚观摩评比行动中,开发区分别获得县区第二名、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

综合施策

让市民尽享蓝天白云

这一年,是开发区向大气污染宣战,奏响攻坚“最强音”的一年。开发区坚持综合施策,聚焦重点,各个击破,一场场攻坚战役相继启幕,一项项治理举措落地实施,让蓝天白云重回群众视野,让百姓尽享好天气。

严整“小散乱污”企业。开发区257家“小散乱污”企业已全部取缔完毕,并顺利通过省万人督察团验收。

严格落实扬尘管控。严格落实各类工地“六个百分之百”措施,共发放扬尘整改90份,下发不良记录5份。全区机扫率达99%以上,被评为全市机扫作业先进单位。持续开展城市清洁行动,在“两城同创”指挥部检查评比中获得第一名。

强化秸秆、树叶及垃圾禁烧工作。建立区、镇、村三级领导分包责任制、环保综合督查和禁烧督查机制,24小时全天监督,严防死守,截至目前未出现一例着火点。

严查散煤燃烧。完成了辖区洁净型煤代替散煤和1处洁净型煤仓储供应中心、配送网点建设。开展“回头看”活动,严防秋冬季死灰复燃现象。

严格落实秋冬季管控。编制下发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强化方案,建立秋冬季污染防治应急应对体系,全面开展机动车治理、油气回收、储油罐防渗改造、“双替代”等工作,确保高效完成省、市“大气十条”和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的目标任务。

积极打响大气污染冲刺30天攻坚战。从工业企业停限产管控、监测点位管控、清洁行动管控等方面着手,做到“纵到底横到边”,管控无死角。

提早部署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工作。编制下发了《2017~2018年开发区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管控方案》,进一步细化责任,明确任务,落实督导,确保打赢烟花爆竹禁燃禁放攻坚战。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投资1亿元建设开发区生态景观中心公园项目,引入雾森系统,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增加了生态自我净化能力;投资150万元对监测点周边环境进行提升;投资1亿元建设中水循环及河道景观项目;投资3000多万元对辖区11个村庄背街小巷进行集中整治,完成市定朱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标本兼治

铁腕治污保碧水长流

这一年,是开发区坚持标本兼治,全力保证断面达标的关键一年。

汛期期间,开发区每日多次对黑河断面进行取样,实时监控,全面了解黑河断面实际情况。根据监测数据,请专家研究、指导在黑河泄洪河道内和韶山路大排口的投药频率和投放量,同时配专人对露天河道垃圾打捞清理,极大降低了黑河总磷数值,减少汛期黑河水质压力。

水质治理,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开发区投资800万元建设黑河西支下穿铁路厢涵项目,投资400多万元建设南环路污水管网明渠改暗渠项目,不仅杜绝了黑河河道二次污染问题,更彻底解决了黑河汛期排水不畅问题。同时,先后启动了投资1.5亿元的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投资8087万元的黑河东西支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投资1亿元的中水回用项目等三个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够实现黑河东西支河道及两侧环境的提升,而且可进一步减轻黑河断面压力,消除辖区黑臭水体,为提升辖区水环境质量奠定基础。

最严监管

严守环境安全生命线

这一年,是开发区环保监管史上最为严苛的一年。开发区 不断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重拳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严守环境安全生命线,确保完成市定减排任务。

严把环评准入关。开发区严格按照环评准入制度,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及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建立健全项目会审制度,将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重要条件。

突出抓好污水厂减排。2017年,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共计914.39万吨,COD消减量1006吨,氨氮消减量19.95吨。

严格执法和督导。开发区不断加大减排治理力度,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大环境执法检查力度,督导辖区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深层次挖掘节能潜能,确保圆满完成市定减排任务。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环境安全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2017年环保攻坚显成效,2018年谋篇布局再启程,开发区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全面推进新一轮环保攻坚,努力打造天更蓝、云更白、水更绿的新家园,为实现绿色崛起提供生态保障。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