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军亚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民生工程硕果累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在全市人民向着全面小康的道路迈进中,总有一面旗帜指引着方向、鼓舞着士气,这就是飘扬的党旗。它引领全市各个党组织、带领全市各个战线的党员,穿梭于大街小巷访民情,深入基层一线解民困,奋战在项目现场促进度,为我市跨越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以党建引领发展,以实干彰显担当。回首2017年党建工作,闪耀的是一个个优美的音符,奏响的是一曲曲华美的乐章。2017年,我市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统揽,以党建项目化管理为抓手,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为重点,以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为基础,不断加大政策投入力度、责任落实力度和合力攻坚力度,推动了党建工作深入开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围绕中心工作
凝聚干事创业的中坚力量
“卢书记来俺村后,协调资金给村里修了路,帮助引进了企业,让我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今年俺家脱贫了。”
“派到俺村的李书记隔三差五来俺家,帮俺家理思路,在他的帮助下俺家脱贫了。”
在不少贫困村,谈到自家的脱贫,村民们都会谈到他们村的“第一书记”。在这些“第一书记”带领下,他们的村庄和家庭都有了可喜变化。2017年以来,我市坚持把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研究制订《漯河市县乡党政正职和分管副职履行脱贫攻坚责任考核办法》、《漯河市县区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不断强化“一把手”的责任意识。建立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问题清单,实行项目化管理、台账式推进。以乡镇党委、人大、政府换届为契机,根据精准脱贫需要,把有激情、敢担当、能干事、会做群众工作、善抓脱贫攻坚的干部选拔上来,配齐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着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有力有序。持续加大选派力度,在已派驻688名“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又从县(区)直单位抽调791名干部充实到村。加大对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督导力度,采取定期督查、随机抽查、暗访检查、巡回督查等方式,不间断督导检查,对督查结果定期通报。
与此同时,认真抓好集体经济,把破解村级集体增收难题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开展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增强村级组织活力”为主要内容的“双增”活动,不断增强村级集体“造血”功能。
在城区,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充分发扬党员志愿者服务精神,深入社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助力全市“创文”工作。
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大力开展“四亮四创四评”活动,通过开展党员挂牌上岗、志愿服务、岗位竞赛等活动,不断强化党员干部服务意识,(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