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熊勇力 通讯员 谭晓瑞)日前,记者从市工商局了解到,2017年,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3467户,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05688户,同比增长14.52%。
2017年是商事制度改革的全面深化之年,我市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为目标,全力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主体准入环境。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3467户,同比增长8.26%,其中新设企业6361户,同比增长21.88%。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05688户,同比增长14.52%,其中实有企业26508户,同比增长19.09%。
推进“三十五证合一”,实现“信息跑路”。2017年8月1日起,我市实行“三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在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五证合一”改革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发改、公安、财政、文化等17个部门的30个涉企登记、备案性质证照,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行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归集的登记流程。创办企业只需到工商部门提交一次申请,在1~3个工作日即可领取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大幅度缩短企业从筹备到进入市场的时间,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部门间业务办理和监管过程的信息实时共享和互联互通,有效解决企业办理证照部门多次跑、材料重复交、办理时间长等问题,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推进“全程电子化”,实现“登记零见面”。自2017年10月30日起,我市实施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推行电子营业执照,申请人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电脑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全部业务,通过申请人外网申请——工作人员内网审核——审核结果外网反馈运营模式,实现从“面对面”到“键对键”的重大转变,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窗口登记排队、申请、核准、取照等环节造成的来回跑、反复问现象得到根本改观,我市营业执照办理全面开启零见面、无纸化新时代。
推进名称登记改革,实现高效便捷。充分利用“互联网+”改进传统的名称审批模式,开放企业名称数据库,由原来的工商部门审批核准企业名称,改为企业自主在网上进行查询、申报,同时将冠“漯河”市级名称核准权下放至登记所属分局,将冠“河南”省级名称核准权争取至市局窗口办理,通过全程电子化实现在市局窗口办理、领取本应由国家局核准的无行政区划名称核准意见,全面提升了名称核准登记的便利化水平。
推进简易注销,实现快速退出。从2017年3月1日起,全市启动企业、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制度改革,各级营业执照发照机关在坚持“便捷高效、公开透明、控制风险”的基本原则下,最大限度地方便市场主体办理注销登记。实行市场主体简易注销登记制度改革,通过缩减申请材料、减少登报公告、简化提交材料、注销程序,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办理注销登记,有助于提升市场退出效率,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市场主体退出成本,对于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改革红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