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8年3月7日 星期

新春走基层 走出新年味


(上接1版)用市委宣传部负责人的话说,真实才有生命力。来自基层鲜活的新闻,更容易出彩!漯河“三农”工作亮点多、不怕看,就把最接地气的农村发展新变化、新气象展示出去,让全国的人都看看,咱漯河农民如今过的幸福生活!

果不其然,沙澧大地的新农村、新农民、新风貌、新变化,让这些见惯了大世面的媒体记者看得兴致盎然、大呼过瘾——

在邢庄村,村民踊跃捐款成立扶贫基金的场面,让记者拿起了手中的相机。在干河陈村,留学生贴春联儿、包饺子、学书法,异国他乡过中国年的开心和好奇,让记者们扛着摄像机忙个不停。在孔沈邓村,玩溜铁环、合力唱着歌打夯、端着铁碗吃大锅菜,一系列新奇而又熟悉的体验,让记者在采访本上写个不停。在姬崔村,堆放在长条桌上的一摞摞钱、红火热闹的新型集体经济分红大会,吸引记者缠着村民问了又问……

就这样,漯河农村的新面貌、新时代农民的幸福生活,被各主流权威媒体推向了全国。新华社推出的《洋学生体验中国年》,点击量突破24万次。《东方今报》、大河网的相关系列报道,每次都吸引数万人次围观。

市属媒体齐行动,漯河年味格外浓

在参加集中采风活动的同时,全市各新闻媒体和重点新闻网站、漯河发布客户端同步开设“宣传贯彻十九大 记者新春走基层”专栏和《幸福漯河 温暖新年》、《身边的感动》、《新年新愿望》、《送温暖》、《春节我在岗》、《寻找年味儿》、《家乡的年俗》、《俺家的新愿望》、《回家过年》等系列子栏目,并根据各自特点,加强新闻策划,组织记者进社区、访农家、入企业,用眼观察、用心感悟、用笔记录、用镜头捕捉,讲述普通群众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讲述普通群众亲身感悟的朴实道理,为全市群众奉献了一大批“接地气”、有温度的宣传报道。

《新风胡同气象新》、《喜看徐庄新变化》、《文化大餐送基层》、《蔬菜大棚来了“新员工”》、《回家过个团圆年》、《扣碗肉 幸福年》、《河上街年味浓》等新闻作品,反映了沙澧大地的新气象、新风貌、新变化、新成效,展示了群众的幸福生活,写出了春节期间普通人的欢喜与期盼、坚守与奉献,再现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忠诚担当、攻坚克难,为实现全面小康拼搏奋斗的生动实践。

特别策划《春节,他们不“放假”》,用镜头真实记录基层民警、医护人员、消防官兵、电力抢修人员、环卫工人等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精神风貌,鼓舞了士气,振奋了精神。看了报道,不少市民纷纷向坚守岗位的劳动者表示敬意。

《迎新春城市大清洁》、《红红的灯笼 浓浓的喜庆》、《晒晒我的年货》、《春节送图书 书屋暖人心》、《欢乐的锣鼓敲起来》、《河上街 等你来》《网上办年货成市民新选择》、《举办运动会 热闹庆新年》、《义写春联过大年》、《赏花灯 逛庙会 过个吉祥年》等作品,通过捕捉打动人心的镜头,传播老百姓心声,深层次展示了漯河人民敬老孝亲、朝气蓬勃、充满爱心、团结友爱的形象,描绘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漯河人民幸福奔小康的美丽画卷。

新媒体、自媒体的参与,新技术、新的传播手段的运用,更为这次主题宣传活动增添了不少亮色。漯河名城网微信推出的《漯河这个叫郑光耀的,你的婚礼也太豪华了吧!》的报道,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外国留学生参与漯河人婚礼的喜庆热闹场面,点击量超1.1万次。《东方今报》刊发的《漯河这个村其乐融融,这帮老爷子绝对功不可没》在猛犸客户端点击量超过26万人次。漯河通、掌上漯河、漯河在线等自媒体的报道,在微信圈内广为流传。在新浪微博,我市某微博大V设置的“#幸福漯河,暖暖新年#”话题,以连续报道的方式吸引超过1200万人次点击围观。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深情。一些读者称赞,新春走基层,记者沉下一线,走出了新年味。不少网友留言:新春走基层,讲出了漯河好故事,传递了社会正能量,点赞!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也评价:新闻记者通过生动鲜活的宣传报道,在全市上下营造了浓厚的移风易俗、昂扬向上、团结和谐的节日氛围,值得鼓励表扬!


上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