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育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8年3月7日 星期

读书要趁早


■卫建民

一位青年朋友来访,在我的小书房里和我喝茶、闲谈。他告诉我,单位领导让他们读《资治通鉴》,他已读了三卷,“不太懂”。我问他读的是什么版本,他马上告诉我说:“嗬!很高级,是宣纸线装的。”这我就明白了。我直白地对他说:“这类书是前些年流行的礼品书,是送人当摆设的。初读《资治通鉴》,我建议你先读有注释的选本,等培养起了兴趣,克服了阅读古籍的困难,再从头读全集。中华书局的普通版本就很好。”

这位青年朋友是名校毕业的经济学博士,好学深思、工作努力,是工作单位里的佼佼者。按中国的教育制度衡量,不管上大学后学什么专业,在高中阶段,总应该接触过《资治通鉴》,读文言文,也不会有太大的障碍。博士读《资治通鉴》“不太懂”,这就是问题。

我虽不自量力和熟悉的朋友谈读书,可比较起来,我们这一代人更惨:上小学时“文革”来了,该是上学读书的年纪却无书可读,学业因此而荒废。来访的青年朋友才30多岁,接受过完整的教育,比我们这一代人幸运得多。我的好处是知道自己的无知,且先天不足,并不是来自外部的要求和压力。我不爱打牌和陷入办公室的闲聊,就主动自修补课,买了王力先生的四册《古代汉语》硬啃,暗中摸索出读古籍的方法,渐渐提高了读古籍的能力。读历史书,我先读郑天挺、瞿蜕园先生主编的选本,然后才入手全集,有如小溪归入大海一般。我在海上冲浪,是快乐地阅读。自修的伴侣是一桌一椅,青灯黄卷;虽走了弯路,比正常的学校教育要付出更多时间,但路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反而扎实牢靠,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读书如种田,要不误时机。比如播种小麦一定要在霜降前,节后再种就耽误农时了。我对青年朋友说,我们这代人的读书情况,好比风灾雨灾毁坏了庄稼,风雨停止后,赶忙补种点萝卜白菜或豆角,多少有点收成。美好的青春,过去就过去了,如同时间,是不可逆的。所以,读书要趁早。

前几天看新闻,说河南一所中学砸学生的手机,嫌手机耽误学习,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砸”的过激行为,当然不宜提倡,但我想,学校也是恨铁不成钢,担心孩子们不趁早读书,没有别的办法了,才出此下策。

当今之世,不管在哪里,纸质书籍都不难得到,甚至有书籍、教辅泛滥之虞,但读书的环境与先前大不相同——外面的诱惑太多了。青年朋友工作单位的领导能倡导读经典,对营造单位的读书风气,提高青年公务员的文化素养,大有好处。

对一个中学生来说,智能手机早已超出通讯的单一功能,而是一个奇妙神奇的新世界,应有尽有,一触即得。如果没有相当的定力,很可能被手机勾了魂死拽着走啊!在这个瞬间万变的时代,学生如何能老老实实坐下来读祖祖辈辈都读的书?如何在稚嫩的年纪就能浸润经典的芳香而暂时不受互联网的过多干扰?

这个时代难题,至今还没有完美的答案。


上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