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睿新
2018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年份。这一年,既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这样一个关键年份,“两会”的关注度不言而喻。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两会”的政策部署是观测楼市一年行情的“晴雨表”。
“稳”字当先
调控不放松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回顾2017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棒子”打在产权市场,“萝卜”给了租赁市场,“房住不炒”的核心贯穿始终,政府工作报告的导向意义十分明显。今年依然是“稳”字当先,抑房价稳楼市,房地产调控不放松。另外,土地供应会向租赁倾斜,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成为重中之重。
在房价高企的今天,房价的一涨一跌都牵动着购房者的神经。笔者以为,从中长期来看,房价会温和地保持上涨,不会大起大落,这个趋势很难逆转。房地产兼具的居住和投资属性,在资产配置上,它具有不动产的特性,可能也许不会大涨,但是也不会让你失望。在一线城市和核心的二线城市,不管是住宅还是商业,都有配置的重要价值。2018年楼市将是一个大稳小乱的一年,楼市平稳对于房地产企业、购房者来说都是好事。
房地产税能否落地
房地产税一直是“两会”期间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3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时表示,2018年将研究编制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统筹安排今后五年立法工作。其中包括研究制定房地产税法。
对于房地产税,笔者分析认为,舆论争论较多的是其对于房价的影响。一方面,很多人期待尽早出台房地产税,这样能提高房屋持有成本,那些拥有多套住房的人就会被迫脱手,让房屋尽量回归“用来住的”本性;另一方面,很多学者又认为房地产税根本不可能起到打压房价的作用,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提高的成本还是会落到购房人的身上。
这些年,几乎每次一有房地产税的消息传出,这两派就会进行激烈的舆论交锋。实际上,这事关一个基本问题,出台房地产税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降低房价?还是建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目的不同,自会影响后续的征收方式。
2017年底,财政部部长肖捷在《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透露了房地产税的一些重要信号,也给房地产税如何开征指明了方向。肖捷提到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明确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按照今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给出的信号,2018年税制改革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房地产税在也将会被继续推进。根据目前的进度来看,预计房地产税在2020年前将会取得突破。
所以,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论断:2018年房地产税法基本不会落地,但距离落地的日子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