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因为初心,我们无怨无悔。因为梦想,我们不离不弃。致奋斗,我们脊负国徽,道行致远,自信笃定。致青春,我们手执法槌,始终如一,不欺芳华。” 这是“我的初心我的梦”的活动主题。为弘扬司法正气,展示法官形象,传播法治好声音、正能量,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市法院开展“我的初心我的梦”走基层活动,重点采访一线员额法官。为此,本报特开辟专栏,集中报道我市优秀的基层员额法官。
■文/图 本报记者 薛宏冰
通讯员 宋庆党
袁刻攀
“张庭长真是太感谢了,没想到申请立案执行才1个多月就拿到了执行款,法院办事效率真高!”4月2日下午,李某在召陵区人民法院领到沉甸甸的40万元人民币时,抱拳感激说。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对李某的夸赞,张辉满不在意地摆摆手,并询问他是否需要法警护送。
张辉个不高,白净的皮肤,戴一副近视眼镜,给人文弱的感觉,但办起案件来,却风风火火,总能快速抓住案件的关键点,快速实现案结事了。
“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省十大人民满意法官”“平安漯河十大年度人物”“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这些荣誉背后,是召陵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执行二庭庭长张辉对梦想的执著,作为我市优秀法官的代表,他有很多不同寻常的办案故事。
为了执行
他猛追“老赖”两条街
张辉原是一名企业管理人员,为了心中的法官梦,他毅然放弃高薪工作,2006年经公开招录进入召陵区人民法院。进入法院后,他从书记员做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知不觉追逐梦想已十余年。
2016年,张辉又被调入召陵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担任执行局副局长兼执行二庭庭长。他很快融入角色,带领执行干警,昼伏夜出、翻墙越院,天南海北追击“老赖”,努力将判决书兑现。
2017年12月,张辉审执结了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这是一起执行“骨头案”。案件发生在2015年,夏某驾驶机动车与七旬的李老太太发生碰撞,造成李老太太八级伤残,因夏某拒不支付赔偿费,李老太太的医疗费无法及时解决,生活陷入困境。同年,案件进入执行阶段,但执行法官不仅找不到夏某的踪迹,更查询不到其名下的财产,案件陷入僵局。因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李老太太家人四处上访。
接手该案后,张辉仔细翻阅卷宗时发现,在案件执行阶段,夏某曾出售过一辆机动车。于是,他立即向夏某的家属发出通知,要求家属通知夏某上交卖车款,兑付执行款。但这一通知却石沉大海,并未有任何回应。
但张辉仍未放弃寻找夏某及夏某名下的财产。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年底的一天下午,张辉得到消息,夏某返回家中。他赶紧组织执行干警,驱车赶往夏某所在村庄,对夏某采取强制措施。警觉的夏某,见到执行人员撒腿就跑。张辉和两名执行干警见势紧追不舍,在追出两条街后,3人合力把夏某按倒在地,将夏某带回法院,并进行司法拘留。迫于压力,夏某家属履行了法院判决,这起“骨头案”被顺利执结。
而在追捕的过程中,夏某脚扭伤,检查结果为韧带拉伤,毛细血管爆裂,足见当时追捕的激烈程度。
“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想着把夏某控制住。既然做了执行工作就要做好,不能辜负老百姓的期望。”回忆起当时追捕夏某的过程,张辉只是淡淡一笑。
从送花圈到送牌匾
他让人信服
对当事人来说,判决只是权益的确认,执行兑现了才是实在的,否则,判决文书只是一张“法律白条”。而在法律程序中,执行法官站在风口浪尖,他们所承受的不仅仅是来自案件本身的压力,更甚者,他们有时还要面对当事人无理的责备、埋怨和谩骂,甚至武力攻击。
“不吃软敢碰硬,做当代强项令”——在张辉的办公室,有这样一块特别的牌匾,牌匾的背后是一段特别的故事。
2014年1月某日晚,某驾校教练郭某驾驶教练车发生交通事故,事故造成行人李某死亡。该案经法院判决,驾校总校负责人王某和分校负责人韩某共同赔偿李某家属43万余元。但王某、韩某均躲避履行。
在案件执行期,张辉将被执行人王某和韩某纳入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划扣了王某的银行存款6万多元,并扣押王某的驾校教练车6辆。但另一名被执行人韩某则长期失联。李某家属对此不满,多次上访,还抬花圈到法院施压、造势。
作为案件的承办人,张辉倍感压力,多方查找韩某,终于发现了韩某的踪迹,立即依法对其进行司法拘留。其间,韩某的父亲纠集数十名亲友阻碍执行,抢夺警械,乘乱放走了韩某。
张辉立即将事件汇报给召陵区人民法院领导,院领导高度重视,下令全院出动,并协调公安机关,连夜依法拘留了韩某亲友5人。经过一番情法的批评教育,韩某亲友认识到阻碍司法执行的错误,并敦促韩某与执行人员联系。慑于法律的威严和亲友的压力,韩某表示愿意调解结案。最终在张辉的主持下,韩某、王某和李某家属三方达成和解协议,王某、韩某先各履行10万元,余款分期履行。
拿到执行款后,李某的家属特地制作了这块牌匾送给张辉,表示感谢。
从送花圈到送牌匾,张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执行法官的担当。
披星戴月风雨无阻
他始终奔跑在执行的路上
“审判工作和执行工作是法院工作的两大内容,公正和效率是人民法院工作的主体,民事审判工作更强调的是公正,而执行工作更强调效率。”在提到审判工作和执行工作的不同时,张辉说,法律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执行工作是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一个阵地,案件到了执行阶段,已经退无可退,因此执行工作是啃硬骨头、打硬仗,要给老百姓兑付真金白银,需要下更大的功夫、需要与“老赖”斗智斗勇。
“那累不累?”记者问。
“不累,是给家属说的,免得他们担心。”张辉笑着说。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段文字:一个电话,一个线索;不论夜晚或者风雨,只要有‘老赖’的出现,就有我们执行法官的身影;他们没有怨言,他们忘了疲惫,他们永远在路上。这段文字也是张辉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除了睡觉,几乎没有业余时间,眼睛一睁开就在考虑执行工作。今年的大年初二,张辉还在执行的路上,为了找寻“老赖”踪迹,他带领执行干警,到召陵区青年镇的一个偏远村落。邻居看到后问“你们是他的啥亲戚?”“法院的亲戚,我们不仅初二来,初五来,十五还要来。”张辉笑着回答说。
“做好一名执行法官,不仅要有过硬的法律知识,也要有执行的方法、技巧。更要身体力行,把执行工作的强制性、规范化、信息化综合运用,综合采用各种执行手段,把执行工作做好。”即便为工作付出了很多,但在张辉眼里,他离一名好执行法官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为这距离,所以他带着对家人的亏欠,披星戴月,风雨无阻,一直奔跑在执行的路上。不忘初心,不辜负老百姓,不辜负胸前的天平,不忘司法为民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