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宏冰
4月10日,全市法院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召开。此次会议是市中级人民法院新一届党组成立以来召开的首次全市法院工作会议,会议敲黑板、划重点,在总结2017年工作,表彰先进的同时,部署2018全市法院工作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2017年全市法院工作做得怎么样?又将如何踏上新征程?有哪些新作为?记者经过梳理,带你了解全市法院工作的新布局。
2017年
实现多个突破
“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审判事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执法办案、司法改革、服务民生、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市委对法院工作是非常满意和充分肯定的……”不久前,市委书记蒿慧杰对全市法院工作专门做出批示,对我市法院过去一年的工作给予肯定,对新一年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市委书记如此高的评价,全市法院都做了什么呢?来看一组数据: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37267件,审执结34203件,收结案数创历史新高。其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4425件,审执结4221件。全年共执结案件6991件,执结标的金额3.7亿元,司法拘留327人,判处拒执犯罪88人,“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加强涉民生案件审判,调处各类民事纠纷案件8475件。开展第九次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办理活动,审执结案件837件,追回劳动报酬576万元。支持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改革,依法审理涉军案件76件。保障经济确有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为弱势群体依法办理减、缓、免诉讼费235万元。
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法院不仅在执法办案数量上创了新高,而且在司法为民上也迈出了新步伐。
同时,在服务大局上也做出了新成绩,尤其是发布的《全市法院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情况报告》,受到蒿慧杰书记的批示肯定。
不仅如此,在司法改革和信息化运用等方面均有新突破、新拓展。健全完善司法责任制,全市174名法官纳入员额管理,员额法官独立办案,终身负责,切实做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完成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实现核心业务网上办理,办公、办案平台工作质效不断优化。
“狠抓‘四风’、‘四个形态’不放松,查处违纪人员6名,其中撤职1人,党内严重警告1人,行政警告处分4人,震慑司法腐败……”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会议也直面问题,指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2018年
抓创新 出亮点
“2018年工作我们的思路是:围绕‘案件提质效、创新出亮点、队伍树形象、工作上台阶’工作目标,以‘抓班子、强队伍、严管理、精审判’为工作抓手,坚持‘执法办案、司法改革、科技应用、从严治院’四轮驱动,着力构建全市法院‘一盘棋’工作格局,持续发力,奋勇争先,跨越发展,实现两级法院整体工作全部跨入全省法院‘第一方阵’,创出单项工作在全省叫得亮、全国有影响的‘漯河经验’‘漯河品牌’。”会上,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松林掷地有声地说。
围绕工作思路,陈松林也为全市法院工作也拿出了“行动图”:
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法院工作。将讲政治作为新时代法院工作的根本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与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有机统一起来。把服务大局作为新时代法院工作的基本定位,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法院工作的根本立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公共安全、公平正义等问题,推动法院工作创新发展。
坚持公正司法,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严惩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非法集资、涉枪涉爆、黄赌毒、传销拐卖等犯罪,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依法严惩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切实加大对群众身边腐败犯罪的惩治力度。妥善审理涉及现代产业体系、推进重大项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各类案件。积极推动生态资源审判机制取得新突破,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惩黑恶势力犯罪,确保打准、打狠、打出声威和实效。
践行司法为民,积极满足人民群众司法新需求。从加强涉民生案件审判工作、深入推进家事审判工作、加强行政审判工作入手,自觉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深化司法改革,完善公正高效法院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加快建设符合审判实际的新型审判团队。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深化民事诉讼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繁简分流和调解速裁机制改革,深化执行制度改革,加强执行信息化建设,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
强化审判管理,切实提升审判执行工作质效。在发挥审判管理职能上,加强“大数据”的应用,加强审判运行态势分析,找准数据波动原因,提高决策的前瞻性、科学性、针对性。强化审判流程管理。将立案、开庭、合议、上诉、案件移送、送达等纳入审判流程管理系统并实现自动控制。同时,加强质效评查,促使法官公正文明办案。
规范执行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今年是“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任务的最后一年,全市法院要加大执行工作力度,确保这一目标如期实现。将加强执行工作信息化、规范化建设作为重点,推动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助推解决执行难题。
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提升法院工作现代化水平。全市法院将建立网上立案服务中心,推动网上立案、网上诉讼费缴纳系统建设,真正“实现网上立案,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推动信息技术在审判执行、司法为民、司法公开等方面的应用,为当事人提供更便捷化、信息化的服务。深化审判流程、执行信息公开,推进庭审公开,增加庭审直播和视频公开数量,实现全市法院各类案件全覆盖。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和广度,倒逼提升审判质效,让司法在阳光下运行。
围绕党建要求,努力建设过硬法院队伍。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努力打造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队伍。在队伍建设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将深入挖掘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和司法行政人员中的先进典型,重点培养一批在专业领域叫得响、有造诣、既能审理案件又能搞理论研究的业务专家,打造专家型法官队伍。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实现全市法院工作健康发展。就基层基础问题,会议指出,广大基层法官要全面贯彻“一审中心主义”的裁判理念,以“定纷止争、案结事了”为目标,提高一审服判息诉率,通过一件件案件的审理,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在全市法院开展规范司法大检查行动,着力解决司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