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俊霞
4月19日,经过两天的长途旅行,安顺门业老板李四山终于到达西非国家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顾不上休息,他一头扎进了不锈钢门生产车间,察看设备安装情况。这是公司开办的第一家分厂,并且办到了遥远的西非。
“咱一个做不锈钢门的小企业,能到非洲国家开办工厂,多亏了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当前‘中国制造’正在走向全世界,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咱们‘漯河制造’也在国外闯出一片新天地。”李四山告诉记者,他们的两名技术工人和20多台设备已在两周前到达弗里敦,目前正在安装调试。他此次过去主要是帮助他们搞好运营,健全营销网络。
三年前,在郑州市举办的门产品展销会上,安顺门业公司生产的高档庭院门引起了塞拉利昂一个商家的注意,对方漂洋过海前来进货。三年来,安顺门业公司的产品在塞拉利昂很受欢迎,但由于路途遥远,每次发出的货品都需要一两个月才能到达,使得每年销往弗里敦的产品数量难有突破。如何克服长途运输的困难,把成本降下来、销量提上去,成为李四山心头的一件大事。为此,他经常和当地经销商交流。
经过前期的充分沟通,2016年6月12日,李四山启程前往塞拉利昂考察市场。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李四山一边适应当地的生活习俗,一边穿街走巷做市场调研,收获颇多。“当地人对咱们中国的产品很喜欢,我们公司的不锈钢门由于坚固美观、款式新颖,更是受到当地民众的青睐。”看准市场后,李四山便开始做当地经销商的工作,希望和他们合作办厂,把生意做大,最终达成了安顺门业公司出技术和设备、当地经销商出场地的合作协议。
从塞拉利昂回到漯河后,李四山便开始为合作办厂做准备。“在非洲办厂,不仅关系到公司的经营,更代表着国家和咱们漯河的形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李四山说。为此,他在稳定好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把公司生产厂长和技术骨干派往塞拉利昂筹建工厂,并通过手机对办厂事宜全程指挥。
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李四山,从开小作坊帮人焊铁门开始,在20多年的时间里,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勇闯市场的胆识,成立了安顺门业公司,并把企业做到了年产值超千万元的规模,成为漯河和周边地区门业制造领域的实力派。近几年来, 公司制造技术不断革新,产品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咱们做制造业的,不管是走出国门还是在内地发展,关键要靠技术。今后我们要在技术创新上多投入,推动企业进一步做强。”李四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