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 肖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拥有改变命运的力量。在知识面前,不分高低贵贱,人人平等。”翻开于凤花的读书笔记,开首就是这样一段话。
于凤花是源汇区空冢郭镇关庄村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有一个爱好——读书。正是这个爱好,成就了她不平凡的人生。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仅可以充实头脑,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和生活。“于凤花在俺村当了25年妇女主任,她为人正直善良,待人热情有礼,不仅家庭经营得好,工作也做得好,是村民们学习的榜样。”关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胜利说。
在于凤花家里,书房里满满两架子书是这个家的宝贝,种类涉及文学、政治、历史、哲学、科技、医疗等方面,藏书500余本。于凤花爱好读书,村里人都知道,家里经常有村民前来借书、请教,她总是笑脸相迎,尽心尽力给予帮助,村民们尊称她为“于老师”。
在书香氤氲中,于凤花家庭和睦、其乐融融,一双儿女聪明伶俐,学业有成,双双考入名牌大学,受到村民的交口称赞。2018年,于凤花家庭被市妇联评为漯河市“最美家庭”。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爱读书的于凤花经过多方协调,帮助村里建起了“留守儿童之家”和藏书2000余册的图书阅览室,并亲自担任图书管理员,将之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天前来阅读的村民络绎不绝。
于凤花经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和开导村里的妇女群众要重视教育、重视知识,成功救助了多名濒临失学的儿童,帮助他们重返课堂,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1999年,村里15岁的女孩焕焕考上高中,却由于家庭贫困,面临辍学的困境。于凤花得知这一情况,多次来到焕焕家里,告诉她的父母知识的重要性,并劝导他们眼光要长远。最终,焕焕重新回到了学校。如今,焕焕已大学毕业,在广州创办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逢年过节,焕焕回到家乡见到当年的“大恩人”于凤花,总是亲切地跟她唠唠家常,叮嘱她多保重身体。
“现在读书在俺村已经蔚然成风,村里每年都会有十几名学生考上大学,考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名牌大学的还不少呢!看着他们成长为国家栋梁,我心里可高兴啦!”于凤花说,“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村民物质生活提升了,精神生活也要跟上去,这样村庄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开栏的话:
他们孝老爱亲,他们夫妻和睦,他们清廉持家,他们教子有方……他们传递真善美,他们弘扬正能量——他们就是今年我市评出的“最美家庭”。即日起,本报开辟专栏对他们的事迹进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