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刘亚杰
5月3日上午,漯河小学“全国文明校园”揭牌仪式举行。五月的漯河小学春意盎然,校园环境整洁雅致,到处花香四溢。置身漯河小学,文明犹如清风,虽无形,但无处不在;又如春雨,虽无声,却沁人心脾。
漯河小学是1999年9月建成的市直小学,占地33亩,现有教学班53个,学生3000余名,教职工170多人。学校积极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紧紧围绕“思想道德好、领导班子好、教师队伍好、校园文化好、活动阵地好、校园环境好”的创建标准,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阵地、涵养中华文化的家园、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让校园文明之花美丽绽放,让文明之光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多举措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就是要推动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筑牢青少年的人生根基。为了让文明深入人心,漯河小学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构建了“党支部主导、团队负责、部门协作、家校联动”的德育体系,建立健全德育管理体系,加强日常德育和少先队工作。
校内,德育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学校利用班会、升旗仪式开展“童心向党”、“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喜迎十九大,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等系列德育主题活动,评选表彰“创文之星”、“美德少年”、“优秀少先队员”,树立先进典型,引领学生文明向上。4名学生先后荣获“河南省美德少年”称号,7名学生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学生”。
校外,志愿服务活动倡导文明风尚。师生志愿者队伍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围绕文明交通劝导、小区环境美化、健康知识传播、文明规范宣传尽心尽力,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文明创建氛围;家长志愿者疏导车流,清理积雪路面,为孩子们平安出行保驾护航,在孩子们心中树立了文明社会志愿者无私奉献的丰碑。家校共育,结出了漯河小学文明校园创建的硕果。
文化,悄然无声浸润校园。学校利用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文明。清明节到许慎文化园举行“慎终追远 礼祭字圣”祭拜活动,探究汉字文化;春节,书写对联;端午节包粽子,在过好“我们的节日”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重阳节,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把孝道文化深深植根于学生内心。
开展研学旅行,注重实践育人。春游时,学生走出校园,在远足中锻炼意志;走进军营、走进消防队,加强国防教育;参观科技馆,激发科学探索精神;“模拟法庭”,强化学生法治意识;“暖冬行动”、“关爱留守儿童”、“文明交通劝导”、“清洁家园”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日益增强。
加强安全教育,杜绝校园欺凌。聘请校外法制副校长,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和安全疏散演练和防溺水生命安全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课,教学生学会自救,珍惜生命,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多途径强化师德素养
教育是心灵对话心灵,人格引领人格。漯河小学的学生之所以具有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让习惯优起来、思维活起来、能力强起来,主要得益于学校依托 “青蓝工程” 教师教育平台,打造了一支尚德、博学、精业、人文的教师队伍,实现了“让幸福的教师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目标。目前,学校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56名,省级名师专家3名,10多名教师被评为省师德标兵、教学标兵、优秀教师。
道德讲堂,富含多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既有“学法律法规、遵师德规范、做‘四有’教师”专题教育,又有廉洁教育警示规范,兼具家长督导评鉴机制,使全体教师在学习中端正教育思想,在实践中尊崇高尚师德。在此基础上,学校还采用“请进来”的方式,让教师感悟教育英模的人格魅力,成为净化教师灵魂、重塑教师师德观念的有效途径。北京七一小学邢艳、著名作家汤素兰和全市最美教师、师德标兵赵茂红都曾到学校给教师分享爱心奉献、智慧教育的感人故事,使教师在学习教育英模及身边好人的过程中,传递了教育正能量,引领了教育新风尚。
“青蓝工程”,是广大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磨炼专业技能、实现专业成长的最佳平台。立足这一平台,漯河小学抓好教师的理论学习,实施业务品德双培养。以“四课”(常态课、推门课、过关课、展示课)为切入口,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学校还建立了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课题研究、主题教研、集体备课、反思交流、理论学习”等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同时,学校积极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加快教育科研成果化进程,真正在抓实校本教研过程中,实现了“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教师教育目标。
多阵地建设促进学生发展
丰富的校园活动,是同学们成长的重要平台。精彩的大课间活动,同学们整齐划一地做着广播操、武术操,把阳光体育的力量之美、文明礼仪的和谐之美有机融合、完美呈现,充分展示了漯河小学学生在“我能行”系列德育活动过程中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及“活泼、有序、文明、有礼”的公民意识。
学校围绕“树人为本、以趣导行、激活思维,奠基人生”的办学思想,在基础教学、艺术教育、德育实践、文明礼仪、社会实践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巩固、优化并拓展了德育教育及文明创建活动阵地,实实在在落实“使每一个孩子都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思维敏捷、富有创造力”的培养目标。
日常教学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成为开阔学生视野、强化实践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选择。科技体育、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剪纸艺术、经典诵读、朗诵主持、田径篮球等多个社团活动如火如荼,成效卓著,多个社团被评为省、市特色社团。全省科技体育赛,学校荣获4金3银3铜;全市小学生篮球赛,学校荣获第二名;学校舞蹈队参加了全省舞蹈大赛,获一等奖;书法、剪纸捷报频传,屡屡在全国性的活动中获奖……
经过多年发展,漯河小学的学生实践教育活动已经成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校园品牌,“少儿艺术节”、“读书节”、“红领巾想象力工程成果展示暨科技创新大赛”更是其中的重要品牌,孩子们在节日里享受艺术盛宴,高尚审美情趣。阅尽好书美文,丰富文化底蕴;弘扬科学精神,激活创新思维。正是在这样的实践教育中,孩子们的能力不断增强,思维日益活跃,习惯不断优化。
多形式凸显校园文化特色
在漯河小学,教育宣传环境更是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辅相成,体现了“厚德博学、智慧严谨、包容合作、科学发展”的训导理念,彰显了“尚德、博学、精业、人文”的教学风气,蕴含了“明德、笃实、机敏、善思”的学习氛围,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
学校精心设计的“山水池”,有“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则大”的美好意境;诉说学校发展历程的“九五亭”,又让人萌生“脚步走过的岁月,汗水丈量的征程”的真实感触。徜徉在校园,绿树成荫,果木飘香,名人警句、养成教育、科普知识、师生书画作品等宣传展板点缀其间。
记者在漯河小学校园内看到,该校设置了百余块橱窗宣传版面,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成年人公益广告、生态文明教育、中小学生守则、许慎文化等,让学生耳濡目染,纯净心灵,涵养道德。同时,学校利用“小荷广播站”、“每日一句、每日一问”等文化阵地,引导学生勤于实践、勇于展示,以丰富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漯河小学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少年儿童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示范学校”、“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河南省管理规范化学校”、“河南省绿色学校”、“河南省中小学师德师风先进学校”、“河南省文明单位”等多项殊荣。
文明校园的创建过程,既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未来的日子里,漯河小学将不断探索文明校园创建的丰富内涵和有效途径,走出一条主题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创建活动更加符合学校实际的文明校园创建之路。
策划/本报记者 董 珉 刘 岩
版式/李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