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6月22日 星期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
——市农机局“三夏”服务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张晓甫

“从收到种,以前光收麦打场就得半个多月的时间,如今总共才花了两三天的时间,我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真是迅猛。”梳理今年的“三夏”收种工作,记者在田间地头经常听到农民如此感慨。经过采访,记者发现,现在我市的“三夏”收种工作确实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农业机械化发展快。“现在一天能收个200多亩,本钱早就挣过来了。”舞阳县姜店乡左庄村农机手孙江涛告诉记者。从2004年到2017年,乡村农机从业人员从11.78万人增加到16.8万人,农机从业人员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9.5%提高到20.8%。截至2017年底,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7%,高于全省8个百分点,小麦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秋季玉米机收率达到85%,秸秆还田率达到95%,机械化生产方式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导方式。

农机装备水平高。“举个简单的例子,小麦联合收割机原来每秒钟进籽量是2.5公斤,现已提高到了8公斤。”市农机局农机管理科负责人告诉记者,2012年以来,我市农机装备水平有了巨大提升。截至2017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52万千瓦,各类配套农机具21.5万台(套)。联合收割机达到8309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3017台。大中型拖拉机发展到8002台,而2012年还是5725台。

组织化程度高。市农机局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横向联合与纵向协作,实现“社社对接、社村对接、社户对接”,开展土地流转、托管、订单作业等,拓宽经营市场,提高效益。目前全市已注册登记农机专业合作社167个,机具规模在150万元以上的合作社有94个,郾城区兴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等5个合作社获得“全国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称号。今年我市将重点建设100个高标准农机专业合作社和100个市级农机化示范园区。

农机综合服务好。“三夏”期间,各县区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手,开展上门服务,动员和指导农机户对联合收割机、拖拉机、播种机等机械进行保养检修和调试,提高机车的完好率和出勤率。市农机局还加大省内外引机的联系力度,确保引机合同的履约率。组织各级农机部门及时联系、劝返外出作业机具回漯,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返程保驾服务工作。

“三夏”工作,贵在一个“抢”字。“农业生产受气象因素影响大、不可控因素多,要想打好‘三夏’机收机种这两场硬仗,机械化规模、水平、专业技术、各级农机部门的执行力、综合服务等因素,一个都不能缺。”市农机局负责人介绍,正是全市各级农机部门树立了下好“一盘棋”的思想,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