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6月29日 星期

将铁腕治污进行到底
——召陵区环保攻坚纪实之二

■本报记者 李丽娟

守住生态红线,牢牢把住审批关,污染性企业坚决一票否决;

多管齐下,防治结合,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环保监管体系;

利剑出鞘严格执法,系列行动重拳治污;

……

一场场漂亮的环保攻坚战,是召陵区亮出的一张张“绿色王牌”。

为让城市与自然相融,让发展与生态平衡,实现蓝天碧水的“召陵梦”,今年以来,召陵区出实招、重实干,一路披荆斩棘,在打造生态蓝图的征程中挥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把住生态红线审批关

近年来,召陵区始终坚持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态美,金山银山绝不能用牺牲绿水青山来获取。

“源头治理是污染防治的根本,要严把项目审批关,严格控制污染项目审批,鼓励绿色环保、高技术附加值的项目入驻。”区领导在2018年环保攻坚动员大会上的一番话振聋发聩。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结合生态环境特点,召陵区坚持科学严谨的技术评审和行政审批,用好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确保项目规划、选址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合理性,确保不单纯为招商引资影响生态环境。

同时,召陵区坚持环保攻坚与项目建设相结合。项目设计时,按要求提高污染防控标准,前瞻性做好污染防治工作;项目施工中,严格按照“七个百分百”标准,尽可能减少扬尘污染;对省定、市定、区定重点项目,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既保证项目施工进度,更落实好环保要求,互促共进,实现双赢。

监管预防两手都要硬

在召陵区环境保护的“规定动作”中,除了铁拳整治行动,监管、预防也是工作重点。

分管县级领导督促抓好各项攻坚措施落实;各镇(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切实把属地管理责任落到实处;(下转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