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6月29日 星期
团十八大代表李薛童——
让志愿服务成为生活习惯

(图片由共青团漯河市委提供)

■本报记者 张俊霞

当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来自漯河的“90后”团代会代表李薛童受到青年群体的普遍关注,不仅被团中央选中拍摄视频专题片,其故事还作为全国10个基层代表之一刊登在6月27日的《中国青年报》上。26日晚,记者通过微信与李薛童取得联系,她向记者分享了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的快乐与感悟。

李薛童是第22届“河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现为市城乡规划局城市展示馆职工,身兼漯河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等职,还是“红色文艺轻骑兵”的主持人兼演员、共青团河南省十四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市青联副主席、市网络新媒体协会副秘书长。然而,李薛童却说,自己只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孩子、一名普通的青年志愿者。

2015年11月,网上一张孩子们在简陋校舍中听课的照片让25岁的李薛童久久不能平静:临颍县纣北小学的孩子们在异常简陋的教室中听课,窗户是用化肥编织袋糊的,孩子们的小手都冻肿了。

李薛童迅速联系上了“今夜情怀”爱心团队负责人王予。王予表示将置办围巾、手套、书包、球类和学习用品等为孩子们送温暖。出身农村的李薛童,月薪不过3000元,但却毫不犹豫地在网上刷了10700元的信用卡,为孩子们购买了130件羽绒服。村民们锣鼓喧天迎接爱心团队的场景让李薛童至今难以忘记:“我们做的事微不足道,这种迎接仪式我们受之有愧。”

加入青年志愿者队伍后,李薛童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她联合市网络新媒体协会,与协会核心成员在网络平台上帮助农民宣传销售滞销农产品,并在市体育场举办爱心集市活动,创造了日销100多万斤晚秋黄梨的奇迹。

李薛童还坚持早晨到滨河路爱心粥屋,为环卫工等弱势群体服务,帮助登记、发卡、盛粥、发馒头、刷碗、擦桌子等。2016年,李薛童参与组织、策划、开展了“阳光助考”“弘扬志愿精神 争当‘创文’先锋”“腊八送粥”“漯河市青年志愿者新春联欢会”等多个大型青年志愿者活动。

去年冬天,我市连降大雪,志愿者们积极破冰除雪。李薛童多方协调,为志愿者筹集了700余套冬装,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而当时的李薛童,正在紧张筹备首届漯河市青年志愿者新春联欢会。从通宵达旦的剧本创作,到一丝不苟的节目审核;从事无巨细的沟通协调,再到晚会总导演、编剧、主持人、演员、撰稿人多重身份的转换,李薛童勇敢扛起了重担。晚会原创节目占90%以上,网络直播突破70万访问量,那个酷寒的夜晚,漯河的青年志愿者再次把春风吹进了千家万户。其中,由多名普通志愿者合唱的《漯河市青年志愿者之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获漯河文艺精品奖和市网络作品“七个一工程”三等奖。

李薛童热心公益,更勇于担当肩负的社会责任。她在参加河南省团代会时撰写的《新媒体助推农村志愿服务走出新路》被团省委收录在册。仅2017年一年,李薛童就参与志愿服务活动70余项,几年来从事志愿服务累计时长超过2000小时,被称为“爱心天使”。

作为团十八大代表,李薛童建议,要按照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的要求,从健全志愿服务机制入手,通过建立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把志愿服务纳入文明单位考核测评、加大志愿服务立法、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等,真正让志愿服务“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逐步实现志愿服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增强志愿活动参与者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让做志愿者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李薛童说。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