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左素莉
“开展‘阳光三权’体系建设以来,社区临时救助、申请低保、发展党员等重要事项都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进行,由支部委员会提议、‘两委’商议,然后在党员大会上审议,在居民代表大会上决议,决议结果公开。居务公开透明了,居民、党员对社区工作的认可度也提升了。以前取消谁的低保待遇谁就会有很大意见,今年社区182户的低保待遇全部取消,重新申报,初审只有22户符合条件。取消了这么多户的低保待遇,结果没有人质疑或反对,因为整个过程是公开透明的,是在‘阳光’下进行的。”近日,记者在郾城区沙北街道昆仑路社区采访时,昆仑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兼社居委主任李鹏展告诉记者。
郾城区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针对基层权力界定模糊、决策随意、监管薄弱等突出问题,从2015年开始,在全区184个村(居)组织实施以“明权”“用权”“监权”为主要内容的“阳光三权”体系建设;2016年下半年,将“阳光三权”体系建设扩大到镇(街道办)、区直和驻郾城各单位,全面推进“阳光郾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立足保稳定,强力实施村(居)“阳光三权”体系建设。“明权”实现清单化。专门组织力量,深入农村一线调查研究,收集汇总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权力事项42项。按照法律和政策规定,组织纪检、民政、农林等二十多个职能部门,对收集的权力事项进行梳理归纳,统一编制包含10大项23个小项的《村(居)组织权力清单》。“用权”实现规范化。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管理法》等,把每一项权力的行使过程进行分解,绘制23张流程图。“监权”实现透明化。充分发挥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作用,定期检查村级落实上级政策情况。严格落实“村财镇管”,设立村(居)纪检联络员等,建立健全村干部廉政承诺、述职述廉等制度,真正把村级权力管到边、管到位。筹资80万元建成“阳光郾城网”,让群众通过手机、电脑随时察看各项事务办理情况。同时,出台《村(居)干部违反廉洁履职规定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从严追究干部违规违纪行为。
着力抓拓展,全面推进“阳光郾城”建设。在“阳光村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郾城区趁势而上,积极谋划,确定实施“四大建设”、打造“一大平台”、健全“一大体系”的“阳光郾城”建设新思路。一是实施“四大建设”,实现“阳光三权”全覆盖。深化提升“阳光村务”建设,强化督导检查,共下发通报6次、约谈3人次。深入推进“阳光政务”建设,全区28个行政部门的权力清单和流程图已经公布,24个区直单位梳理汇总权力事项231项,8个镇(街道办)梳理汇总权力事项53项,均已上传省电子政务平台系统。统筹推进“阳光党务”和“阳光司法”建设,党务和司法工作相关情况在“阳光郾城网”上公示。二是打造“一大平台”,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线上,打造“互联网+阳光郾城”服务平台,实现党务、政务、村务“一网”办理。线下,新建“阳光郾城”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各项事务“一站式”办公。三是健全“一大体系”,实现阳光监责制度化。下发《漯河市郾城区村(居)干部违法廉洁履职规定责任追究办法》《漯河市郾城区深化提升村(居)“阳光三权”建设失职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行动缓慢、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严格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