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暑化湿解冬病。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的时节,中医上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是最佳的治疗时机,在夏季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通常情况下,那些冬天容易患的疾病是可以冬病夏治的。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等阳虚症疾病,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这个时节治病,如三伏贴就有不错的效果。
多饮暖水益消暑。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物质,传统消暑的方法十分推崇饮用白开水。需要提醒的是,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殊不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所以,炎热季节,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消暑切莫动“肝火”。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情况,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应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大暑健身宜散步。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中。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应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的活动。此外,三伏天里有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年轻人,因此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温中健身要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比如快跑、器械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