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本版新闻列表
 
2018年8月1日 星期

师承中医精华 弘扬中医文化
——河南省中医青苗人才培养项目师承启动仪式暨漯河市中医院首届中医师承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拜师仪式侧记

“中医药师承教育”是我国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从传统医学教育来说,“师带徒”是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有效方式。历代中医药名家独到的技术经验,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后学者长期跟师实践,通过口传心授、反复揣摩,才能逐步领会,掌握真谛。师承教育符合中医药的人才成长规律,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全体学员与带教老师及领导合影

学员向老师行拜师礼

学员向老师敬茶

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中医药人才,7月30日,河南省中医青苗人才培养项目师承启动仪式暨漯河市中医院首届中医师承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拜师仪式在市中医院隆重举行。

当天上午,市卫计委主任吴书清、副主任赵明阳、中医科科长郭玉鸽,市中医院院长刘晓、常务副院长陈来恩出席拜师仪式。会议由市卫计委副主任赵明阳主持。市中医院班子成员,市二院、临颍中医院、郾城中医院、召陵中医院主管院长以及中医师承指导老师和继承人及部分医务人员代表参加会议。

首先,刘晓代表市中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对出席本次仪式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对出席今天拜师仪式的各位指导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市中医院医疗事业发展正面临着跨越式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今天在这里举行拜师仪式,就是要传承、要进步、要发展,要抓住当前的机遇,并应对现在的、将来的挑战,为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推动中医年轻人才的成长,市中医院于今年正式启动“漯河市中医院首届中医师承工作”和“漯河市中医院中医规范化培训师承工作”。经过积极筹备、选拔、审核,院内肛肠科刘兵主任、心内科李兰波主任、门诊部周琳主任医师被确定为首批院内师承工作指导老师,王秋凤、邵淑霞等同志被确定为“中医规培师承工作”指导老师,张锦聪、李赛儿等6名同志被确定为学术继承人。近年来,漯河市中医院以中医特色专科建设为龙头,大力推进以“医疗质量、优质服务、重点专科、科学管理、医院文化”为核心的“五大体系”建设,使医院整体实力快速提升,医院综合功能不断完善,技术水平、服务水平、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其中,肛肠科是国家级重点专科,脑病科、血液病科是省级重点专科、国家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针灸推拿科、妇产科、骨伤科、心内科是市级特色专科,已形成门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的学科群体。

随后,市卫计委中医科郭玉鸽科长宣读了河南省首批青苗人才培养项目指导老师及其继承人名单。据了解,根据《河南省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仲景工程)实施方案》,为培养一批中医药青苗人才和业务骨干,增强中医药继承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中医临床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省中医药青苗人才培养项目(“河南省名中医”师承教育项目)遴选一批有丰富独到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药专家为师承指导老师,选配具有相当专业理论和一定实践经验的中青年业务骨干为他们的继承人,采取师承方式进行培养,造就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经个人申请,所在单位初审推荐,省辖市卫计委(中医管理局)考核公示,省中医管理局审核公布,漯河市中医院宋颖民、彭金军、刘革命和市二院朱青霞4名同志被确定为首批青苗项目指导老师,市中医院李许涛、付菊花、牛喜平、张茜、周创业、张金锋,市二院周严威、谢晓书,召陵区中医院李有钢,郾城区中医院韩玉奇、宋广鹏12名同志为首批青苗项目继承人。

庄严的拜师仪式在市中医院常务副院长陈来恩的主持下正式开始。河南省中医管理局青苗人才指导老师宋颖民、彭金军、刘革命、朱青霞4位老师到台上就座,学员们分批依次上台在各自老师面前1米处立正站好,向自己尊敬的老师鞠躬行礼。“一拜,师道尊崇、利人利德;二拜,传道授业、感谢师恩; 三拜,天地为鉴、兴我岐黄。”随着主持人的指挥,学员们恭恭敬敬地向老师行礼。礼毕后,各位学员向老师敬献鲜花并敬茶。老师们喝过学生递的茶后,向各自的学生回赠中医书籍并合影留念。市中医院首届中医师承工作拜师仪式、市中医院中医规培生拜师仪式依次举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经过严格挑选出的指导教师,临床工作经验丰富、医德高尚,在专业上有一定影响力。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带教后辈,将会给学员带来很好的示范效果,能够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有助于推动青年医学生尽快成长。

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宋颖民代表指导老师现场发言时指出,继承和发扬中医学术,是时代赋予的重任,也是中医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发展中医,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师带徒是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只有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耳提面命、点拨提携,学徒才能厚积薄发、升华顿悟,在传承中医中药的道路上快速成长。作为一名指导老师,有义务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传予后学,造福子孙后代。一定要做好中医事业的领路人,悉心传授、严格督促,按照青苗人才实施方案,高质量、严要求完成带教任务。相信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弟子们通过发奋学习,必将成为中医的栋梁之材,中医事业的明天会更加光辉灿烂。

市中医院主治中医师牛喜平代表所有师承学员表态发言时说,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更多的人开始了解中医、学习中医,很多中医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都在通过经典和名家医案来学习中医。在座的各位老师都拥有数十年的中医临床经验,是青年医生仰慕和学习的典范,老师在临床工作中的经验积累,将使我们这些青年医生少走很多弯路。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员们将严格要求自己,勤学好问、善于思考、及时总结。相信在老师们的精心培养下,弟子们必将成长为中医学的栋梁之材。

最后,市卫计委主任吴书清代表市卫计委向荣获首批省市青苗人才项目的各位带教老师及入选青苗计划的各位弟子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漯河中医事业和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各位院长、各位专家、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他指出,一直以来,国家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十分重视。1990年以来,已先后组织开展了五批国家级和省级名老中医师承工作,所带教的徒弟,出师后大多数已成为各单位重要的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同时,各地、各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也都开展了不同层次的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践证明,中医药师承教育是独具特色、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和学术传承规律的教育模式,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吴书清说,漯河市中医院是我市唯一一所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是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龙头单位。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也是我市综合医院中医工作的模范和榜样。这两家医院一贯重视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并积极开展院内师承工作。医院是人才的管理者,也是优秀临床人才培养的主体。希望市中医院和市二院继续把师承工作放到重要位置,严格管理和考核,为各位指导老师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使老师真正把自己的学术经验传授给学生。各位继承人要珍惜跟师学习的宝贵机会,坚持“读经典、跟名师、多临证、勤思考”的基本方法,虚心求教,刻苦钻研,问道于名师、问道于经典、问道于实践,向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目标努力,推动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据了解,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基础和保障。“十三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陆续启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各子项目,包括今年要启动的“百名中医药领军人才”选拔和去年启动实施的“千名中医药优秀人才、万名中青年中医药骨干人才”等项目。第六批师承工作属于“万名中青年中医药骨干人才”项目之一。省中医管理局也要实施中医药“领军、拔尖、青苗”等人才培养计划(仲景人才工程),加快推进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活动现场,强烈的荣誉感不但振奋每一位来宾,更是给学员们带来激励。“弟子成才、成名之时,也是先生成就一世盛名的顶峰。”拜师仪式结束后,不少参加拜师仪式的年轻医生仍沉浸在激动情绪中,连说了几个“永生难忘”。坐在台下观看的一些医生纷纷用“热血沸腾”、“心灵洗礼”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师承教育作为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在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此次中医师承启动仪式及拜师仪式对我市打造豫中南区域医疗中心、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学员向老师敬献鲜花

老师回赠学生礼物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彩霞 通讯员 邵彦军

版式 付广亚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