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9月6日 星期

那一帘秋雨


■张乃千

无月的雨夜,云遮了月,雨袭了月,水湿的天地像刚从江河里捞出来。这光景我多年前曾遇到过。那是修建焦枝铁路的岁月,我和工友们一起到了邙山腹地。山道弯弯,林木茂盛,我们分散居住在山里人的窑洞或是茅屋瓦房里。正是中秋时节,尚未开工,那连绵的秋雨就赶来凑热闹。

开不了工,无事可做,除了下棋,就是倚门看雨、听雨。我住在一个坑院里,院子很大,有三孔窑洞,还有两间低矮的瓦房。那瓦房已经很老旧了,屋顶的瓦片上布满了墨绿的苔藓。我就住在这瓦屋里,搬个小凳儿,靠着门框,任秋雨入怀。

山里很静。飒飒的秋雨声听得格外分明,像蚕食桑叶,又似清风穿林。满耳的雨声从山顶泻向山谷,又从山谷飞溅上林梢,不见人迹鸟影,只闻空山雨声。那雨,笼着山林,洗着草木,时而如丝,时而如珠,相邀着树上的黄叶,横空而来,潇潇而下。傍晚时分,山峦的巨大身影早早地遮去了天光,只一会儿工夫,黑暗便垂了下来,让人惊怵,仿佛被大山埋葬了一样。幸好,雨声渐浓,稀释了秋夜山居的惊恐。那雨,每一点每一滴都像落在了心坎上,让人心绪不宁。

可能就是从这个秋夜开始,我对秋雨的认识有了质感:秋雨与春雨不同,春雨润物,秋雨入心。就是这个秋夜,为了排遣寂寞,我到房东的窑洞里坐了一会儿。房东是一位很和善的老者,已经满头白发。他吸着一个大烟袋,不时把烟锅凑近油灯点烟。就在他点烟的时候,我的脑际里突然蹦出了不知哪位古人写的两句诗:“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正是此山此雨、此情此景对人心的触动。

在我看来,“入心”是秋雨的禀赋。它从收获的喜悦中来,又向收藏的紧缩中去;它以多情的姿态洗出了秋日的天高气爽,又以清冷的面孔催促着秋日的取舍吐藏。在“放”与“收”、“长”与“消”的分界点上,它舞动长袖,轻触着人间烟火,用雨丝扯出了悠长的思绪,用雨点投开了岁月的涟漪。然后,它扯住昨天,拉住明天,用“滴答”的节奏和“喋喋”的旋律,谱写了世人的心曲一首又一首。

秋雨之歌很多,但仔细听去,典型流派其实只有两个:一派是“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是悲秋之音;一派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是喜秋之声。两相比较,孰优孰劣呢?也许难分伯仲,但秋雨的入心,正在于两派的二元合唱,在于它心绪对立的别样风情。《人间词话》有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一样的秋雨,不一样的心境,怎能会唱出一样的歌?王昌龄心志高洁,在秋雨中送别朋友,唱的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元好问遭逢困厄,见秋雨而叹寒:“澹澹青灯细细香,四更人语在幽窗。西风数点迎秋雨,六尺芙蓉满意凉”;王维心境恬淡,在秋雨中赏景自静:“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而白居易饱经风霜却仍潇洒从容,把个秋雨说得像是款款仙子:“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诗人无不敏感,秋雨最是入他们的心。元朝时候,一个叫萨都剌的蒙古汉子,长得甚是彪悍,却也写出了秋雨中的伤感:“秋风吹白波,秋雨鸣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我猜想,正是入心的秋雨,在撩拨着诗人绵密的秋兴。

山中,那段落雨的时光,那个装着窑洞、装着瓦屋的院落,曾是我认识秋雨的起点,也是我感悟秋雨的全部。那精灵般飘洒的雨帘,不像春雨那样清高华贵,也不像夏雨那样急促狂躁,更没有冬雨的冷酷无情。它款款淡淡,迎面时若酒,唇吻时似茶。我很想吮吸它,我也真的仰起了脸,张开了嘴巴,可是它并不轻易入口,再仰脸时,它竟如丝如缕,仿佛成了奔涌的“诗行”。它很会撩人,刚刚还丝缕着,眨眼间又成串落下,成片铺开,很像是一篇散文的华章,断续之间,似乎还镶嵌着漂亮的标点。我盯着它,想握住其中的一个、两个标点。可它太调皮了,跳珠儿似地飞溅到屋顶,在瓦片上激起一层层白雾,然后又玉珠儿一般从屋檐上滑落下来。它落得很曼妙,晶莹地散落在门前的石阶上、散落在窗下的秋葫芦的枝叶上。秋葫芦枝叶茂盛,正开着白花。雨珠儿落下的时候,仿佛听见了叶儿、花儿的欢呼声。这一刻,我记住了秋雨的模样。

秋雨的模样就是观雨、听雨者的心绪吧?它外化着人的内心感觉,在似与不似的朦胧中勾勒出了瞬间的意象。白居易入庙堂、走山野,累了,于是他“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夜雨中”。秋雨在他眼里有了甜睡生梦的样子。唐人王建喜读书、爱洁净,于是他“夜山秋雨滴空廊,灯照堂前树叶光。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秋雨在他眼里有了读书、修扫的样子。李商隐羁旅巴蜀,盼归不能,于是他“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秋雨在他眼中有了爱情的模样……我也想用一句话甚或一个词概括出秋雨在我心中的具象,可我说不准也画不出,只好让它藏在心里,悄悄地滋润着我对秋雨的理解。

秋雨多半是秋天的眼睛,它以君临天下的泪水,淹没秋月,激荡秋风,鼓舞秋思,滋润秋兴,半掩秋色,装点秋梦,它还以轻轻的啜泣咏叹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秋愁和萧瑟的秋声。然后,它睁大眼睛,把它们收入瞳孔。它喝令:“跟我走吧!我是天地的使者,送你们养精蓄锐,去更换季节的妆容。”

那一帘秋雨,看似无情却有情!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