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晨阳
通讯员 闫银鸽
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已于2018年4月份在周口体育馆拉开帷幕,截至目前,我市代表队在省十三运会中取得21金21银35铜,总分798.5分,排名第八的可喜成绩。
据了解,本届省运会青少竞技组共设22个大项,632个小项,漯河代表队参加19个大项,468个小项。作为河南比赛级别最高的运动会,它不仅是各个运动员综合素质高低的比拼,更是各个城市竞技体育实力的较量,本届省运会9月21日将举行闭幕式。
为夯实我市竞技体育基础,进一步提升我市知名度,作为我市体育代表团的主力军,市体校一直注重运动队的管理和训练,做好各个运动队参加年度锦标赛以及优秀运动员的输送等工作。这四年来,市体校向省专业队输送运动员22人,比赛赢得324分,全省排名第三。这是历届省运会中,前期加分成绩最好的一届。
拓宽后备人才培养渠道
每年3~5月份,市体校都会组织专人和教练员在全市上百所中小学校进行选材,把符合各项目发展的苗子运动员充实到各运动队,建立跟踪档案,列入我市体育后备人才储备库。今年,除三区两县外,选材范围延伸至西平县、西华县、商水县、上蔡县等,选材时间到5月底。截至目前,学校到各县区学校初选优秀运动员540余人,选定苗子100人到该校进行形态技能测试。
提升思想素质与专业知识
注重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严格管理为抓手,倡导师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尊重包容,健全学生人格的发展。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及运动技能的提高。多年来,市体校坚持“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教风和“刻苦求学、踏实认真”的学风,要求教师、教练员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科学培养、训练学生。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在省、市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市体校加大对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投入1600万余元完成了排球综合训练馆的建设及使用,有效缓解了个别运动项目场地紧张的压力。同时,先后投入总计近800万元,对射箭场、射击场、排球场、篮球场等训练场馆及食堂、浴池和校园环境进行了维修、改造;添置选材、训练、教学等方面的仪器设备价值共计400多万元,为学校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
提升教练员的思想境界
提升教练员的思想境界是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源头,市体校采取了“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一方面从北京体育大学、郑州大学等引进优秀人才扩充该校教练员队伍,另外,学校组织教练员参加各项目的国家、省级培训,鼓励教练员外出集训、交流,提高实战水平。同时,还聘请专家到该校讲学授课,不断提高教练员的业务能力、执教水平和管理能力,为培养优秀的高水平运动员奠定人才基础。
提供优质后勤保障
学校针对青少年青春期身体发育需要,合理推出各项菜单、菜谱,保障运动员的饮食营养搭配得当。同时,学校把选拔苗子运动员纳入学生管理之中。苗子运动员由训练科按运动成绩排名后,学生科、教务科根据其文化课成绩和该生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提出审核意见,之后汇总报校务会研究确定。科学合理选拔苗子运动员,为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进步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