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0月9日 星期

重整行装再出发 助力漯河更出彩


(上接1版)召陵区围绕“如何正确使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不断提升村级组织治理能力”这一主题,采取专题培训、专项观摩等方式为全区镇(街道)村(社区)干部、村监委会主任等人员详细解读“阳光村务”建设工作要求,让镇、村两级干部成为“阳光村务”建设工作的“明白人”;源汇区在对新一届村“两委”干部和村监委会成员进行集中培训和测试的基础上,组织全区230多名乡村干部到“阳光村务”建设工作先进县区学习、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以此加深他们对“阳光村务”的认识,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和履职尽责能力。据统计,7月份以来,全市各县区开展各类培训120多场次,培训各级干部1.36万人次。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氛围聚民心

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是“阳光漯河”建设的目的。为此,全市上下在充分利用广播、宣传页、墙体标语等宣传的基础上,不断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广泛宣传以 “阳光三权”为核心的“阳光漯河”建设内容、工作规范和标准、运作程序和监督方式方法等,大力营造浓厚的“阳光漯河”建设氛围。市阳光办印发了《关于深化“阳光漯河”建设宣传工作的实施方案》,对“阳光漯河网”进行了改版升级;对“阳光村务”“阳光党务”“阳光政务”“阳光司法”“阳光民生”五大板块内容进行了更新。各县区立足实际将“阳光漯河”网站二维码印制在宣传页上,广泛张贴于所辖乡村和农户家中;还将精准扶贫、脱贫、低保、危房改造、惠农资金使用等涉及民生的事项通过公开栏、“明白墙”、“明白卡”、微信群等公开“晾晒”, 随时随地接受群众监督。目前,全市在整修村(居)公开栏的基础上,又在组(社区)新建“明白墙”,并印制发放“明白卡”50余万份。

与此同时,《漯河日报》、市广播电视台开设了《全面从严治党 建设“阳光漯河”》专栏,并设计制作公益广告,及时宣传先进典型、解读惠民政策、回应群众关切等,尤其是8月29日,由市阳光办主办的“‘阳光漯河’政务在线”在市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开播,为“阳光漯河”建设更加出彩助力。

强化督导激励

扎实推进不停步

从初步建设到深入推进,“阳光漯河”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何让这一工作在新阶段有更加精彩的新成效?市委把推进“阳光漯河”建设作为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起了各级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各级阳光办牵总协调、其他牵头单位同向发力的“阳光漯河”建设责任机制,并制订了《2018年度“阳光漯河”建设工作台账》,明确“阳光党务”“阳光政务”“阳光司法”“阳光村务”“阳光民生”五大板块建设的工作要求、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并通过高频率强力督导、动真格通报曝光,督促各级、各单位不断提升建设的质量和标准,推动“阳光漯河”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仅今年7至9月份,市阳光办就对全市“阳光村务”建设开展集中督导4次,下发信息通报4期,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47个(次),对3个乡镇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回头看”检查。

在严格督导问责问效的同时,市、县(区)两级党委还突出正向激励导向,促进工作落实。今年7月,市委、市政府对全市53个“阳光漯河”建设先进单位和50名先进个人大张旗鼓地表彰,并由市阳光办组织媒体记者对他们进行集中采访报道,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为了进一步凸显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在“阳光漯河”建设的主体责任,7月中旬以来,市直各单位按照要求开展了“领导干部换位体验窗口服务”活动。通过“一把手”每月到市行政服务大厅窗口体验服务一天、分管副职每周坐班一天,深入察民情、找痛点、解难题,把“阳光政务”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据了解,近两个月来,已有17位市直单位“一把手”、48位分管副职到服务窗口体验工作,架起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为“阳光漯河”建设工作增添了新的精彩。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