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俊霞
通 讯 员 赵振安 张 鹏
“以前申请失业保险稳岗补贴,需要填报许多材料,现在只需填一张表格,作出真实性承诺,就可以通过网上办理了!”10月8日,连续4年申请稳岗补贴的顺丰速运河南分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孙小莉告诉记者。这只是市人社局开展“优化服务便民利民提升行动”以来诸多变化中的一个。
“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和难点,就是我们工作改进的重点。”9月4日,市人社局负责人在全市人社系统行风建设暨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会议上向全市人社系统干部发出动员令。自此,一场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为导向,以“正行风、树新风,打造群众满意的人社服务”为目标,以“清权、减权、晒权、制权”为重点,以“打通信息孤岛、实行一网通办”为支撑的“优化服务便民利民提升行动”拉开序幕,查弱项、补短板、促提升等一系列工作相继展开……
聚焦“繁”“多”治痛点
狠抓事项精简流程优化
一些办理事项程序繁琐,审批环节较多,进而影响到办事效率,企业和群众意见较大。“改,就要从群众‘最怨、最恨、最急、最盼’的事情改起;做,就要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事情做起。”市人社局党组一锤定音,明确了工作的主攻方向。
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全局各科室、各单位对人社部门所有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了一场拉网式摸排梳理,刀刃向内、删繁就简、规范优化成为人社业务工作的主旋律。
抓权力事项清理不留余地。按照“能减则减,能放则放”原则,全面清理行政职权事项,共取消行政职权6项,调整3项,暂停1项。抓办理时限压缩不留空间。把法律政策无明文规定办理时限的事项,列入即办事项范围,使进驻市行政服务大厅的审批服务事项即办件达60%以上;对承诺事项的办结时限再压缩,使其在原法定时限的基础上缩短57%。抓证明材料精简不留后路。深度清理不必要的材料和“奇葩证明”,建立人社系统证明清单库,逐一明确证明事项名称、实施依据、出具单位,确保每项证明的科学合理性;共取消不合理证明材料20项,取消申请类材料12项,减少收费项目3个。
经过清理精简,原来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不再是“老大难”。企业养老保险全面取消了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代之而来的是以信息比对为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与远程认证服务相结合的新型认证服务模式。职工医保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费用结算方式改为预付制,缓解了定点医疗机构的垫付压力;生育保险费用报销由原来的拨付到职工单位代为报销,调整为直接拨付给职工,减少了中间环节;职工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实行先由定点医疗机构与患者即时报销结算,再由保险公司与定点医疗机构按月结付的办法,彻底结束了报销慢、报销难的历史。
聚焦“长”“跑”疏堵点
实行“一网通办”“一窗办理”
窗口排队长、群众跑趟多、办理周期长,是制约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提升的堵点。以信息化为支撑,推行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办理”、 现场“最多跑一次”,无疑是最好的疏导办法。
“一网通办”开辟了“零见面”办理新模式。(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