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
郾城区创建文明城市系列报道之五
共创文明之城 共享文明之美


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全民共建共享,全城向上向善,郾城区通过文明城市创建给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变化。

初冬的郾城大地处处涌动着暖流:十字路口,行人、车辆有序通行,身穿红马甲面带微笑的志愿者扶老携幼;和谐的小区,居民在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中提升素质。地面平了、路灯亮了、下水道通了、小区干净了,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享受着更“暖”的民生、更“美”的文明。

小手拉大手

共做文明人

文明市民学校的开办,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成为“创文”力量;家长的榜样,让孩子更加文明礼貌。

发现垃圾主动捡起放进垃圾箱、劝阻不文明行为、敬老助困、环保宣传……每一天,郾城区城关镇许洼小学三年级学生范梓辰都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活动。她还发动爸爸一起在“免费爱心粥”处做志愿者,拖地板、摆桌椅、盛饭菜,并把自己每天的零花钱捐给店里,为“免费爱心粥”的运营尽些微薄之力。

范梓辰只是郾城区众多“小小城市文明代言人”中的一员。自从郾城区“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不仅全区各学校的学生和老师积极投身于文明城市创建的各项活动,而且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在孩子的影响下不断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每天的上下学高峰期,郾城区各个学校大门口都会出现家长志愿者的身影。他们身穿红色志愿服,手拿小旗,引导接送孩子的家长和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维持交通秩序。

“每月一期的文明知识大讲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文明城市创建知识的平台,让我深刻体会到文明创建人人有责,我们要争做文明市民,为创建文明城市加分。”郾城区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李爱云感慨道。自从今年5月郾城区第一期“市民文明学校知识大讲堂”在14所学校如期开班以后,各学校统筹安排,认真备课,一月一个主题,切实提高了市民的“创文”知晓率,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目前,该区各学校“市民文明学校知识大讲堂”已举办6期,学生家长参与人数达3万余名。

新装路灯五千盏

城区亮化更便民

为了让群众夜间出行更便捷、更有安全感,今年国庆节前后,郾城区紧赶工期,以最短时间为辖区内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安装路灯和楼道灯5000余盏。一条条回家的路被陆续点亮,郾城区的“亮灯”工程获得了群众的一致赞许。

“为民解忧,给人光明。”这幅由顺达小区居民高恒题写并赠予的字幅悬挂在郾城区太行山路居委会,简单的八个字饱含了和谐亲切的干群深情。说到题字的原因,高恒告诉笔者:“我家就住顺达小区,最近居委会给我们小区装上20多盏路灯、楼道灯,原本摸黑回家的路,现在亮堂得很,再也不用担心走夜路会磕着碰着,大大方便了群众,这就是老百姓心中的民心工程啊!”

不仅如此,社区干部密宁伟和周兴利二人还经常晚上到辖区内小区和背街小巷巡查,确保路灯正常使用。

据了解,郾城区在前期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时了解到,很多老旧小区路灯陈旧破损,居民夜间出行十分不便。为此,城关镇和沙北街道先后投入20余万元,用于更换、安装路灯、楼道灯。“路灯亮到小区里面,亮到我家门口,政府把我们的诉求放在了心上,我们很满意。”(下转2版)


上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