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鹤琦
11月15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2018年度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启动。随后一个多月,区工商分局、区食药监分局、区质监分局、区国税分局、区人社局、区建设和环境保护局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开展联合抽查。这标志着该区“放管服”改革进入了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已经形成从注册登记到事中事后监管全链条、闭合式监管新模式。
通过权力的“放”,实现对经济社会事务更好地“管”,对人民群众更好地“服”,激发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开发区一直在努力。2017年以来,开发区深入践行“放管服”改革要求,大刀阔斧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实现了工商登记信息“一窗推送”、许可和监管信息“一网归集”,打通了“信息孤岛”,改出了“开发区速度”,倒逼了“精准监管”,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高度评价,全区“放管服”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11月10日,开发区已发出89张“证照分离”改革营业执照。
摸准石头过河
改革试点落户
由35项证照23个部门往返办理,改为工商窗口“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网归集、一档管理”,办结时限从以前最长5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最短两个小时;建设性项目行政审批缩短至38天;推行“十个一”,办理登记注册事项一次办妥。
一串串令人惊喜的数字背后,是开发区摸准石头过河,主动探索“证照分离”改革工作的不懈努力。2017年9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在更大范围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市政府迅速行动,积极争取我市成为河南自贸区外享有“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的地区。开发区积极响应这一号召,敢为人先,大胆尝试,成立了以管委会主任为组长、区内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证照分离”改革领导小组,并抽调专业人员,对纳入事项全面摸底、全面梳理。各相关单位先后赴上海自贸区、深圳蛇口自贸区、西咸新区、成都等地学习考察,加强与区内“证照分离”涉改部门衔接,出台了“证照分离”改革的具体方案。经过省级部门反复征求意见,中央编办、省政府批准,2018年6月16日,开发区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证照分离”改革试点。
从此,开发区全面开启“证照分离”改革大幕。市政府迅速出台《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试点实施方案的具体工作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制订工作台账。(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