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培 杨 旭
“自从有了‘阳光村务’,俺村里收入多少、钱花哪儿了、谁家评上了贫困户、谁家脱贫了、村里办了哪些事……‘明白墙’上写得清清楚楚,咱老百姓的心里别提有多亮堂了!”初冬时节,在临颍县繁城回族镇面坊村,村民杨子安指着“明白墙”,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
繁城回族镇辖32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总人口6.2万人。“阳光漯河”建设工程推进以来,该镇立足实际,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纪委书记任办公室主任的“阳光村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推进“阳光村务”建设中,该镇明确了“四个交给”,即把村务的知情权交给村民、把日常村务的参与权交给村民、把重大村务的决定权交给村民,把一切村务的监督权交给村民,以此确保惠民政策清清楚楚,权力运行规规矩矩,项目实施明明白白。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阳光的村务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在镇区一所小学,孩子们排着队走出校园,唱着改编后的歌曲。通过覆盖式立体宣传和积极引导,“阳光村务”已是“妇孺皆知”。今年该镇先后组织召开镇、村“阳光村务”建设动员会、培训会、推进会7次。在全镇主要位置设置电子宣传屏3个,大型广告宣传牌5个,为各村制作宣传彩画290幅,悬挂横幅400条,墙体宣传标语80个,散发宣传彩页12000份,张贴“阳光漯河”网站二维码宣传页1000张,安装明白墙88块,发放户明白卡12000份。村镇各季度公示内容线上线下同步完成,确保公开不留死角。
此外,各行政村不仅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还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方法。大杜村聘请村里德高望重的退休老教师和老党员担任村务监督员,重点对本村村务公开、权力运行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有俺老师当村务监督员我放心。”村民张跃锋告诉记者。
说起下一步计划,繁城回族镇党委书记李鹏表示,将结合在镇党政班子开展的“转作风下一线,沉入村破六难”活动,扎实推动各村“阳光村务”建设工作常态长效开展,不断汇集民智、激发民力,努力营造加快“民族特色乡镇”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