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王艳彬
漯河市科协名片
◆ 全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实施工作先进集体
◆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单位
◆ 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 全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 全省反邪教工作先进集体
◆ 河南省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优秀组织单位
◆ 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
◆ 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 河南省农村科普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河南省第九届学术与产业发展年会主会场
集中签约暨专家对接洽谈会
组织农业专家到田间指导小麦病虫害防治
组织专家在利通液压科技公司对接服务
经济发展,科技先行。
漯河市科协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漯河市科协的整体工作水平已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科创成果转化激活经济发展引擎,社会科普热情持续高涨,公民科学素质逐步提升……
全市科协事业在新时代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正以崭新的姿态爱国奋斗、建功立业。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协的关心指导下,市科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和省科协工作部署,团结带领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切实履行“四服务”工作职责,着力实施“五大工程”,致力实现“五大提升”,在开展科学普及与推广、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人才成长与提高、服务党委和政府决策、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驱动助力工程 助推全市产业转型发展
“发挥科协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学会专家荟萃的优势,通过产学研用合作助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市科协负责人告诉记者。
市科协成立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领导组织,积极开展企业科技需求征集活动,主动邀请省级学会、高校专家开展专题对接服务活动60余次,帮助解决企业科技难题78项。围绕助推液压科技产业发展,邀请省机械工程、省化工等学会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河南省液压管材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基地和漯河市液压管材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建协议,通过产学研用合作助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助推食品产业发展,举办了“中国(漯河)食品产业高端论坛”,全市200多家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参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等4名行业专家作了专题报告。我市被评为“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获奖励资金20万元。
市科协紧扣“创新驱动 协同发展”主题,积极推动学术与产业、技术与经济融合发展。11月16日~17日,成功举办了河南省第九届学术与产业发展年会, 16家省级学会2000多名科技精英齐聚漯河,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举办了16场分论坛活动,通过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实现了科技专家与政府、有关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 让村民从“根”上脱贫
258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337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其中先后有62个先进农技协、45个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50名先进农村科普带头人、17个先进科普社区获得国家、省、市级表彰,累计获得奖补资金1293万元……这一串串喜人的数字,代表了市科协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累累硕果。
近年来,我市科普惠农好戏连台。成立了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领导小组,组建了科普惠农协作联盟,通过实施协作联盟惠百村帮扶行动、科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336次,举办各类培训讲座2163期,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268项,发放科普宣传资料上百种160多万份(册),培训贫困群众860余人次,全市共培育创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示范基地16个,对接产业项目22个,定点帮扶贫困户186户。市科协被评为“2017年度河南省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优秀组织单位”。
我市确立了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三年行动计划, 按照农技协和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电商培训基地、示范店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基地“四位一体”建设的模式,建立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助力全市脱贫攻坚。全市共申报评定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基地8个,建立农村电商示范店铺13个,培训农村电商技能人才825人,农村电商科普受益人员8000余人。
百千万科普工程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创新人才辈出的重要基础,也是科协组织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市科协科普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科普阵地建设不断扩大,科普信息化建设有序展开,提高了全社会的科普热情。
我市科普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建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订了《漯河市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及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强化绩效目标考核,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工作,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协作配合、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科普之春、全国科普日、科普惠农进百村、科普进社区和科普示范社区创建、科普大篷车巡展、院士专家报告会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全市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的整体提升。“十二五”末,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比例达到5.2%,市科协被评为全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实施工作先进集体。2018年5月,省政府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十三五”中期评估检查组对我市的考核为全省优秀等次。
科普阵地建设不断扩大。市科协整合各类科普资源,打造科技教育特色中小学校54所,创建市气象科普馆、生命科学馆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个,神州鸟园等省、市级科普教育基地26家。先后投资60余万元,建成了科普文化广场、科普社区、全息科普画廊等,科普宣传工作针对性更强、受众面更广。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的漯河市科技馆也将于明年底建成投用,向市民免费开放。
科普信息化建设有序展开。在郾城区、临颍县60多个社区和农村广场建设LED科普大屏,扎实推进科普中国各类e站在全市落地应用,新建乡村、社区、校园e站38个,推送科普V视快递396部,为公众获取科普知识提供了便捷高效服务。
科技人才托举工程 聚贤才建好家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家,竭尽全力为他们服务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说。
在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市科协组织开展看望慰问科技工作者、召开座谈会、报告会、举办文艺演出、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报道等活动,增强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获得感和归属感,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我市持续推进“智库”建设,探索推进“一站三库”建设(域外专家服务站、企业科技需求库、专家项目库、本地专家人才库),域外专家入库32人,本地专家入库46人。引导科技专家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产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广泛调研献策,向相关部门提交决策建议69条、调研报告39篇,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学术交流更加活跃。将每年9至11月确定为“学术金秋”,引导全市学会围绕主题,开展学术交流会236场次,“学术金秋”活动连续3年在省科协全会上受到表扬。鼓励有条件的市级学会承办国家、省级高层次学术论坛80余场次,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学科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表彰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开展各种学术交流、科技服务和科普宣传等活动,先后对133名优秀科技工作者、40个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
科协形象塑造工程 提升创新争先能力
市科协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开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专题学习,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扎实开展“双争”活动和深入纠“四风”持续转作风活动,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机关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明显转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显著提升,科协战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漯河市科协‘三大’以来的近五年,是科协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五年。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五年,市科协将紧紧围绕全市重大决策部署,主动作为,奋发图强,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加快推进‘四城同建’、全面落实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以漯河更加精彩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浓彩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市科协主席栗金成掷地有声地说。
(本版图片由市科协提供)
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
——致全市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书
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展
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新时代漯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之际,漯河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了,我们齐聚一堂,共商创新驱动发展大计,共议经济转型升级之路,备受鼓舞,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谨向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如下倡议:
一、坚定理想信念,做精忠报国的奋斗者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始终贯穿着伟大的爱国奋斗精神。把党的十九大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需要我们更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让奋斗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旋律。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觉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坚持服务服从大局,注重政治引领,突出学用结合,做到“学”有成效、“行”有方向,自觉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党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促进漯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家国情怀。
二、勇攀科技高峰,做创新争先的开拓者
充分发挥推进自主创新的主力军作用,立足市情、盯住前沿,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切实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攻关研究,力争获得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在自主创新道路上争做开路先锋。
三、培育创新动能,做转型发展的推动者
瞄准“四城同建”和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亟需解决的科技问题,围绕促进转方式调结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需求,加强科技供给,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把论文写在漯河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创新发展的实践中。
四、提升责任意识,做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自觉把科研与科普相结合,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和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的科普工作格局,争做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五、培育良好风尚,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坚持立德、立学、立言、立行相统一,增强责任担当,积极弘扬“爱国、奉献、求真、创新”精神,弘扬优良学风,讲求科学伦理,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营造良好学术生态,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形成良好风尚。
使命在前,重任在肩。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勇攀高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充分凝聚科协智慧和力量,为落实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漯河更加精彩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浓彩!
漯河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全体代表
2018年12月6日
学生体验科普大篷车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