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晓甫 通讯员 张永生)“现在已有1200户实现了煤改气,还有150户居民已把钱交到居委会,等燃气公司的设计方案出来,就可以安装了。”10日上午,在深冬的阵阵寒意中,召陵区天桥街街道负责人的一席话让人倍感温暖。
今年,天桥街街道按照全市“百城提质”要求,依据“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原则,大力实施煤改气、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整治等民生工程,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创文”工作,更让当地居民真正享受到了“创文”带来的成果,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提升。
丰富文化内涵 提升“创文”标准
天桥街街道在开展的整治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专题大调研大走访活动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小区经过近年来的改造,虽然路平了、灯亮了,但还存在文化底蕴欠缺和文明提升宣传氛围不浓、标准急需提升等问题,广大群众整治街巷、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十分强烈。
对此,天桥街街道认真筹划、精心部署,街道上下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背街小巷治理与美化提升大行动。截至目前,共整治背街小巷16条、老旧小区2个,整治面积达30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老城区人居环境,使广大群众真切地享受到了城市发展的成果。
突出特色 实现一街一景
记者走在天桥影巷里,古色古香的街道、飞檐翘角马头墙等特色建筑映入眼帘。沿街两旁装饰一新,并配上大量照片,新旧对比,图文并茂,将这条老街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娓娓道来。
天桥街街道根据街巷和老旧楼院的特点,专门聘请专业人士制订了规划及分类实施的规范性标准,明晰了整治目标,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针对“天桥街”这条百年老街,天桥街街道突出传统街巷的风貌,按照“综合整治、打造亮点”的标准,实行设施与环境的综合整治:墙体立面改造,地面及下水排污管道改造、空中管线整理、路灯照明等同步进行。从提升老街特色风貌着眼,挖掘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街巷。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天桥街进行整治,并结合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的发展,传承优秀文化,利用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展示群众生活日新月异的变迁。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