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责编:赵 明 左晓艳
本版信箱:lhrb001@163.com
4
5
经济技术开发区
■文/郭彦波 曲从俊 图/潘付堂等
市委书记蒿慧杰在开发区调研。
开发区“初心讲堂”。
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尚进在开发区调研。
“全国扶贫日”义诊活动。
核心提示
开发区中山公园美景。
市民在开发区中山公园游玩。
可口可乐、嘉吉等国际巨头,在这里大放异彩;世界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双汇集团,在这里发展壮大;辣味面制品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的平平食品,在这里飞速成长;台资企业旺旺、统一,在这里成为大陆最大的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液压配套产业基地——利通液压、汇龙液压和全球领先的多晶硅供货商——协鑫光伏等企业,在这里强势崛起;双汇物流、圆通物流、新时代运输等现代服务企业,如流动的血脉,通全国、汇全球……
创建于1992年的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1994年被评为省级开发区,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获得全国首家“食品安全标准化示范区”“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园区”等众多荣誉,多次被表彰为“全省十强产业集聚区”和“对外开放先进开发区”。
目前,开发区已入驻企业8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11家、国内500强6家,进驻上市公司投资项目近30个,规模以上企业200余家,形成千亿级食品及配套产业、百亿级非金属新材料产业、百亿级液压配套产业、百亿级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成为中原大地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
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2018年4月16日,来自世界各国的石油大亨和客商齐聚俄罗斯莫斯科红宝石展馆,共同见证俄罗斯国际石油展盛大开幕。
在21D44展位,众多客商对参展的利通液压系列产品伸出大拇指,特别对其超级大力神401—PTFE系列产品,更是赞叹不已。
“这一系列产品具有耐高温高压、耐强酸强碱等特点,是我们历经两年奋战,辛苦研制出来的,可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医药、机械等领域。”利通液压董事长赵洪亮自豪地说。
无独有偶。为打破食品级润滑油生产工艺技术被西方国家封锁垄断的局面,从2010年开始,河南倍佳润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走上了食品级润滑油自主研发创新之路。历经数万次的实验,终于在2016年研发建成我国第一条符合国际标准的食品级润滑油生产线,又经过繁杂苛刻的申报、评估验收,其研发生产的5种食品级润滑油及润滑脂产品最终顺利通过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NSF)的H1和ISO21469双认证,公司也成为亚洲唯一获得美国NSF食品级润滑油(脂)H1和ISO21469双认证的企业。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在开发区,像利通液压、倍佳润滑这样执着于自主创新的企业俯拾皆是。为构建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近年来,开发区出台了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政策,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活动——组织开展首届“经开杯”创新创业大赛;与上海易往食慧科技公司合作,共同打造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在国内率先启动创建“全国肉制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级知识产权园区”和“全国液压胶管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搭建全市首个专利导航服务平台……今年,开发区又拿出1.1亿元,对企业上项目扩产能、发展企业总部经济、加强企业品牌建设等27个方面进行奖励,支持力度领先全市乃至全省。
坚持创新驱动,开发区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一是主导产业特色更加凸显。食品产业方面,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开发区规划并启动建设占地2平方公里的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产业园,打造国内技术力量最雄厚、制造规模最大、产业链条最完善的食品和包装机械制造专业园区。液压科技产业方面,启动占地240亩的中国液压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下一步将加强省、市、区三级联动,共同打造超千亿液压科技产业。二是重点企业发展势头喜人。前三季度,平平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纳税突破2.3亿元;统一、大旺、可口可乐等重点企业销售收入、纳税均实现30%以上的增速。三是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通过与上海易往食慧公司合作,成立企业智能制造和信息化推进办公室,支持企业加快智能制造、技术改造以及物联网研发应用,推动企业加快“两化”融合发展。今年将技术改造企业35家、智能化改造企业20家、打造绿色工厂11家,总投资71亿元。平平食品SAP系统管理平台、利通挖机无忧线上+线下构建项目,已纳入2018年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项目。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8年度通过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16家,占全市的28%,位居全市第一。
项目建设厚植发展根基
10月31日,总投资40.8亿元,包括卫龙食品产业园、昌建地产昌建城、南环路东伸及改造在内的7个重点项目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开工。这是自春季集中开工总投资46亿元,包括液压科技产业园项目在内的8个项目后,开发区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的又一精彩之笔。
项目建设是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开发区始终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主抓手,抢抓机遇争项目、招商引资上项目、认真策划立项目、千方百计备项目、全力以赴保项目,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成为开发区跨越发展的强大支撑。在招商引资方面,开发区围绕四大主导产业,着力招大引强和强链、延链、补链,持续加大对国内外500强、行业百强企业投资项目引进力度,招商引资亮点纷呈。一是招商专题活动多、成效好。今年以来,邀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沪、粤、湘等省、市专题招商、对接项目6次,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赴京、沪、川等二十多个省、市招商邀商40多次,成功引进了嘉吉动物饲料母料、嘉吉复合果糖以及上实集团投融资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投资项目。第十六届食博会期间,开发区承办的各类商务活动占全市的四分之一以上。此外,他们还在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年会、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上进行了专题推介。二是签约项目投资大、知名品牌多。今年以来,共签约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8个,总投资119.5亿元。新签约项目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个、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3个,其中包括全国休闲食品龙头盐津铺子、全国山药休闲食品第一品牌山东宏途、全国自加热方便食品龙头福建宏绿等国内外500强、行业百强投资项目9个。三是征地项目多、项目质量优。今年以来,全区挂牌土地1161.5亩,为项目建设的用地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在项目建设方面,开发区呈现出重大投资项目多、企业续建项目多、城建重点项目多的显著特点。截至目前,全区共新开工各类项目27个,总投资135亿元。其中,包括投资20亿元的中国液压科技产业园项目、投资20亿元的卫龙休闲食品产业园项目、投资10亿元的宏途休闲食品工业园项目等。同时,统一集团投资2亿元新上高速方便面生产项目、协鑫集团投资2亿元新上方硅芯自主切割项目,有鹿食品、平平食品等重点企业也均在开发区新上项目、扩充产能。在城建项目上,投资3.5亿元的双创孵化大厦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地下一层施工,东山路、南兴路、新漯上路等一批新建道路建成交付使用,投资4.1亿元的中山路立交桥全面建成通车,东方红路延伸工程、湘江路东伸工程、漓江路打通工程等一批道路环通工程加快推进,“八纵八横”的城市路网框架基本成型,实现了建成区东西贯通、南北通达,并将开发区剩余5000亩建设用地全部盘活。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实施,犹如一个个强大引擎,驱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今年以来,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增速保持全市第一;实际利用外资预计2364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全市第一。
强化服务做优营商环境
“我们公司从去年3月拿地到9月建成投产,中间不到6个月,这在其他地方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特别庆幸选择开发区创业发展!”漯河有鹿食品有限董事长闵权鹿动情地说。
不止是有鹿食品一家。香港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从开工建设到投产运营用了短短6个月的时间;新区姚庄村项目用地拆迁,不到20天全部完成……
营商环境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地方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试金石。项目建设何以呈现出投产一批、开工一批、签约一批、跟踪一批、储备一批,压茬推进的“开发区速度”?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吴玉培说,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开发区营造的亲商、敬商、安商、利商的营商环境。
为了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2017年,开发区工商分局率先在全省全面实行“三十五证合一”改革,成为全省首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原先需要近两个月才能完成的企业设立手续,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过去办理相关证明往返一趟最少半天,现在只需交给代办服务专员,半小时就能搞定。”汇龙液压总经理赵会芳说。
为方便企业进驻,开发区提出了“三个一”口号:在与企业对接服务上“一站直达”,在重点项目服务上“一路绿灯”,在扶持企业优惠政策上“一诺千金”,从项目进驻、落地建设,到投产达效,严格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动态服务。
为确保项目快速落地、投产达效,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台账、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采取领导分包企业制度,组建企业服务合力团,实施台账推进,挂图作业,现场办公,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及时有效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为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开发区注册成立了漯河首家县区级基金管理企业——河南隐阳汇金股权投资中心,区城投中心与建设银行漯河分行、中原银行签订规模为33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城市发展基金合作协议。与中原银行等商业银行加强合作,通过融资租赁、质押贷款等方式新增融资4.95亿元,以融资带动大投入、大开发、大发展。
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北大荒、中钢研蓝宝石、清华同方、万邦国际等国内外名企纷纷抢滩,30余家高端高新企业核准注册登记进驻开发区。
绿色发展书写民生底色
在开发区,美丽的中山公园草木丰茂、鲜花盛开,一派盎然生机。
“喷泉用的水,全部是处理过的工业废水。从区域规划到项目建设,以及整个企业生产过程,我们都把绿色集约发展放在第一位,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打造‘绿色开发区’。”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赵焕林说。
坚持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开发区以百城建设提质和城市“双修”为抓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努力打造城靓、路畅、地绿、水美的东部城市新中心,让市民共享发展成果。
环境更靓丽。按照海绵城市标准建设占地200亩的中心公园,采用国内先进的雾森系统、水幕电影、灯光秀表演等,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成为聚集周边人气、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建成占地400亩的生态植物园,启动植物园景观提升工程,打造富有地方自然生态内涵,融休闲观光旅游、生态农业采摘等为一体的漯河东部自然风景植物园。
功能更完善。先后投资6亿元,新建、续建道路16条,并对20条道路进行改造和绿化、亮化提升,新建道路5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20万平方米,为近十年来的总和。投资3亿元的中水循环及沿途10公里景观打造和生态修复工程,目前已全面建成。投资2亿元的经开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在全市率先并网运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9万吨/日,建成区雨污分流工程完工投用,城市承载力得到明显提升。
生态更优美。继续大力整治“小散乱污”企业,在去年关停取缔263家的基础上,今年又关停取缔了26家,年底前力争“小散乱污”企业全部清零。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完成黑河西支疏挖及景观提升工程,引入中水增强河道自净能力,彻底把“臭水沟”变为“清水河”;大力实施干河综合治理,全面恢复干河水系生态。
民生更幸福。教育水平持续提升,开发区实验中学(三中东校区)建成正式招生,实验幼儿园建成交付使用,开发区席郭小学启动建设,高新区小学、湘江路小学等得到改造。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成效,实现14项帮扶措施全覆盖,行业政策全部落地,到户增收、企业带贫、金融扶贫、转移就业增收措施实现了4重覆盖,户均增收万元以上,贫困户医疗卫生实现8重保障。同时,投资1亿元实施户户通工程,30个行政村村民全部吃上安全饮水,80%以上的村民用上天然气,所有村庄垃圾实现了集中处理和日运日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明显改观。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先后投资5000万元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启动姚庄村整体拆迁改造工程,完成62个老旧小区和89条背街小巷的改造。
“开发区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我们将把改革开放的大旗一扛到底,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四大产业在全省领先;经济总量增加一倍,再造一个开发区;全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600亿元,力争达到2000亿元;区属财政公共预算收入确保每年20%以上的增速,达1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使开发区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面对未来,吴玉培信心满满。
中山公园灯光秀。
利通液压生产车间。
台湾旺旺集团漯河新工业园区。
卫龙食品生产车间。
工业园区一角。
协鑫光伏生产车间。
版式/付广亚
开发区已基本形成“八纵八横”的路网框架格局。图为中山路立交桥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