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的目的在于提升“四力”
——访温州商学院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温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郭乐天
■本报记者 张俊霞
实 习 生 赵昱淇
12月20日,在改革开放40年·第九届河南报业市级党报高层论坛上,温州商学院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温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郭乐天的专题演讲,深深吸引了与会的社长、总编们。演讲结束,记者就如何推动媒体融合采访了他。
他说,媒体融合是技术引领媒介传播形态变化的产物。媒体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他说,近几年来,虽然媒体融合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但全国却有近百家报纸停刊,这也说明新媒体是无法拯救报纸的。未来报纸发展的关键,是不以销售为导向的社会影响力和可以销售为导向的商业影响力。一张报纸要想活得好,核心在于重塑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并在此基础上转型发展。
他强调,媒体融合必须是技术迭代、用户体验和大数据营销,目的是为了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传播力(简称“四力”)。我们应该在未来媒体的发展中,更加注重权威性的提升,注重专业素养的提升,不断创新产品内容,构建融合体系,实施移动优先战略,从而生产出受众喜欢的媒体产品。
突出“深”字抓融合 多元经营促发展
——访郑州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许聪
■本报记者 张晨阳
郑州报业集团自1949年创建以来,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的变化,现在已发展为五报、三网、两杂志近50家公司,并催生了近百个微博、微信、客户端、移动视听等新媒体平台。
“媒体融合应突出一个深字。”郑州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许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郑州报业集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好重大报道,并着力打造郑报融媒“中央厨房·新闻超市”,推进采编人员全介质、全流程融合,构建了现代媒体传播构架和运营考核体系,并持续推动融合向深度发展。郑报融媒新闻超市3.0系统上线,用技术手段满足全媒体新闻采编需要,通过手机软件可完成现场直播报道、前后方联动报道等,提升了省会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融出了新锐的新媒体品牌,融出了通达的媒体矩阵,融出了广阔的IP资源。郑州报业集团以现有融媒体平台为基础,打造承上启下的县级融媒体技术平台,下可整合县级媒体,中可连接地市媒体资源,上可对接省级和央媒资源,真正实现了横向融合、纵向打通,一个平台、分级管理,数据共享、资源互补。
今年以来,郑州报业集团着力强化多元经营,优化、整合旗下全资、控股、参股公司,突出党报集团属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不断开拓新空间、新领域,用副业反哺主业,实现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增强了集团发展的内生动力。
守正创新 提速提质
——访驻马店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庆华
■本报记者 张晨阳
“2018年作为驻马店日报社改革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经过一年的实践,媒体融合已初见成效,业务范围几乎涵盖所有已知媒体领域,扩大了主流舆论引导覆盖面。”驻马店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庆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驻马店日报社媒体融合转型发展势头强劲,利用微博、客户端、网站等讲好驻马店故事,并通过全媒体联动,创新报道驻马店“两会”盛况。通过媒体深度融合,在今年第21届中国农加工洽谈会期间,驻马店日报社融媒中心全力出击,通过新华社“现场云”、驻马店网、官方微信、APP、微博、手机报、数字报、中国农加工洽谈会网页等平台,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大会盛况,新华社“现场云”直播点击量突破25万,创历史新高,各网络平台发布消息800条。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驻马店日报社策划了“奋进驻马店 筑梦新时代”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主题宣传报道活动,利用《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驻马店网、融媒体手机报客户端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在全市引起很大反响。驻马店日报社融媒中心和《天中晚报》APP、微博发布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驻马店现场直播、确山板栗节、正阳花生节、平舆芝麻小镇中秋文化节等活动,还不断推出微视频和H5等新媒体产品,在全国“两会”期间拍摄的《中国很赞》微视频引起网民的广泛关注。
“目前,《天中晚报》整体融合转型也已初见成效,我们将进一步继续加大改革转型力度和媒体融合升级力度,主动适应新形势,守正创新,提速提质,力争实现跨越发展。”赵庆华表示。
让地市融媒体 借助“现场云”飞起来
——访新乡日报社总编辑张哲
■本报记者 左素莉
新乡日报社总编辑张哲说,媒体融合,不是报、网、客户端、公众号的简单相加和拼凑,而是采、编、发的融合,是人才管理的融合,是体制机制的融合,是瞄准用户阵地、瞄准传播成效的融合,是在一个融媒体指挥中心、一个分发平台下的融合,是多元传播、品种各异的新闻产品的融合。巧用“现场云”,可以在传统媒体的运行模式上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构建融媒体运行、管理平台和机制,让地市融媒体借助“现场云”飞起来。
今年5月27日,新乡日报社入驻新华社“现场云”,“现场云”的读者、用户迅速增加。“现场云”在新乡的网络影响力已远远超过两个传统媒体,成为继《新乡日报》、新乡广播电视台之后的第三大主流媒体。
在新华社“现场云”推广过程中,除了常规的线上、线下介绍以外,将“现场云”“两会”报道、“现场云”高博会报道等重大新闻生成二维码,加上相关祝贺内容,由美编精心设计后用铜版纸进行精美印刷,在会议现场和代表、委员、嘉宾驻地张贴,同时大篇幅在报纸上刊发,线上、线下形成互动,吸引更多人关注。入驻新华社“现场云”平台以来,新华社“现场云”的每一次策划,新乡日报社都积极参与、全力配合,按照策划采访、报道,增强了报道的新闻性、贴近性、典型性、故事性、代表性。
新乡日报社将新华社转发分享的“现场云”作品纳入外宣考核体系,并考虑逐步将“现场云”发稿情况也纳入采编量化考核体系,从而达到利用“现场云”这一新媒体,实现平台、人员、分配、管理等多方面深入融合的目的。
融合提升“四力” 多元驱动发展
——访漯河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甘德建
■本报记者 张俊霞
实 习 生 赵昱淇
2016年,漯河日报社媒体融合改革全面启动。按照“深耕主业 多元发展 深度融合 科学管理”的发展理念,报社坚持务实宣传,创新为要,着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党媒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
12月20日,漯河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甘德建在论坛上介绍了漯河日报社近年来推动媒体融合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受到与会人员的关注与肯定。
他说,随着媒体融合步伐的加快,漯河日报社打造了中央厨房,实现流程再造,建成了服务于报社各媒体的“一次采集 多种生成 多元传播 多平台互动”的全媒体采编平台,将报纸、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的采编、发布融为一体。同时坚持移动优先,建设媒体矩阵。目前,漯河日报社已形成纸媒、网媒、移动媒体3类16个媒体矩阵,受众50多万人。《漯河日报》被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报纸”,2017年获“中国十大传播力地市党报”“中国报业十九大融合传播优秀作品十佳(报纸类)”等荣誉,“家风行动派”客户端被评为“中国报业新媒体项目创新奖30强”。同时,报社还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多元发展,打好党报政务牌,打好圈层平台牌,打好公益活动牌,促进报社各项事业的发展。
他还就地市党报如何找到一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提出建议:紧紧围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主线,快速转换发展动能;围绕“报”字下足功夫,为企业和部门提供专属、定制的贴心“智库”服务;用分层化管理营销,为客户创造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围绕融合转型 用心用情服务
——访河南省报业协会秘书长刘国挺
■本报记者 左素莉
刘国挺说,近年来,新闻传播手段、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都发生了并且还在发生着及其深刻的变化,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人工智能快速崛起,传播理念、传播渠道、传播技术日新月异,这些都极大地冲击着报纸等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的传播革命与挑战,是摆在报业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不论是渠道、平台融合,还是机制体制融合,都是在朝着党中央提出的“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目标迈进。
刘国挺说,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媒体深度融合,报业转型发展的路还很长。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河南省报业协会主办、漯河日报社承办“融合提升四力、多元驱动发展”为主题的改革开放40年·第九届河南报业市级党报高层论坛,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交流各媒体加快推进深入融合和传播手段建设的好经验;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盈利模式建设,多元驱动、转型发展的新途径,坚定不移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报业转型发展再上新台阶,不断壮大主流舆论阵地,更好地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任务。
刘国挺说,河南报业协会因服务而生,服务会员是协会唯一的属性,协会始终坚持贴近大局、贴近会员的思路,围绕会员融合转型中的所需、所盼、所思、所愿,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用心、用力、用情搞好服务,为河南报业融合发展做出贡献。
坚持“三个发展” 组建网络集团
——访南阳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关玉国
■本报记者 左素莉
南阳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关玉国说,近年来,南阳日报社在全方位深化媒体融合上进行了深入探索,坚持“三个发展”,组建网络集团,有力提升了南阳报业传媒集团所属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坚持走多媒体融合发展、新媒体优先发展、客户端重点发展的融合发展路径,整合采编资源和传播平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南都晨报》,南阳网,南阳手机报,“龙腾南阳”客户端,南阳报业传媒微博、微信、户外屏媒等已形成多媒体积极联动、前后方协同作战、多媒体编发、全时段呈现的传播格局。
党报客户端“龙腾南阳”坚持内容为王,通过开设专栏专题、制作微视频和H5图文、无人机拍摄、云直播等方式,加强优质融媒体产品创作生产,创新活动策划,全面提升人气,成为南阳最权威的政务信息服务平台。
整合现有南阳网、户外屏媒、新媒体中心资源,组建成立南阳报业网络传媒集团,形成包括10个专业网、25个“两微一端”、9块共1200平方米户外LED屏幕在内的宣传阵地。南阳报业网络传媒集团以“互联网+品牌媒体”和“移动终端化”为战略发展方向,逐步形成品牌网络媒体,让南阳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新人新事新风貌的舆论宣传成为网络空间的最强音。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形成“5+20”全媒体矩阵
——访鹤壁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张凯
■本报记者 张俊霞
实 习 生 赵昱淇
12月20日,在第九届河南报业市级党报高层论坛举办间隙,记者采访了鹤壁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张凯。
他说,近几年,鹤壁日报社确立了以传播主流价值观、弘扬主旋律、占领舆论主阵地为出发点,以提升传播力为目标,以新媒体平台建设为先导,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的指导思想,着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目前,鹤壁日报社在《鹤壁日报》《淇河晨报》、鹤壁手机报、鹤壁新闻网、户外阅报栏等5个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建设了以鹤壁新闻网微信、微博,《鹤壁日报》微博、微信,《淇河晨报》微博、微信,“掌尚鹤壁”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为主导,各部门微信公众号为辅助的新媒体矩阵,共有新媒体平台20个,形成了“5+20”的全媒体矩阵。
通过试水社群运营,鹤壁日报社与网友“零距离”对话,打造“百姓记者”平台,通过日常互动,及时回应网友关切,捕捉正能量线索,再通过融媒体中心采编发布,扩大报道影响力。遇到负面谣言事件时,及时引导舆论,对突发新闻、重大新闻实现即时化传播,正确引导舆论,大大增强了主流新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他指出,媒体融合发展,离不开先进的传播渠道和平台,市级媒体更要学会借力使力,加强与知名新媒体平台的合作,以获得更大的发展。为此,鹤壁日报社先后在快手、抖音等平台开设公众账号,将鹤壁市的重大活动、正能量事件等精心制成短视频,及时通过快手、抖音等第三方短视频平台发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
增强创新意识 做好融合发展 ——访济源日报社总编辑苗秋闹
■本报记者 张晨阳
12月20日,记者采访了参加论坛的济源日报社总编辑苗秋闹,他向记者谈了济源日报社在媒体融合发展上的探索和成效。
“‘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是方向,更是目标。要增强创新意识,着力做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让主流声音响彻主阵地。”苗秋闹说。
苗秋闹告诉记者,要做好融媒体中心建设,就要推动内容生产融合,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提升融媒体中心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使“两报一网”和各新媒体的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形成同频共振、协同作战的能力,不断提高党报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当下,传播技术日新月异,传播形式推陈出新,新兴媒体竞相绽放,党报媒体更需创新思维、积极应对,在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中,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不断锤炼“四力”,推出更多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精品力作。
济源日报社在媒体融合发展中,不断加大对全能型记者的培养,着力培养出能拍视频、拍图片、写稿件的全媒体记者。在练好内功、补齐短板上下功夫,推动编辑、记者深入调查研究,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生活中去,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动真情,真正把根扎到人民群众中去,推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秀作品,更好地承担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发展成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时代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