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12月24日 星期

绘就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画卷
——写在森林漯河生态建设五年行动方案实施之际

■本报记者 王 辉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今年11月13日,河南省专题部署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吹响了森林河南建设的号角。

乘着全省国土绿化提速行动的东风,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科学谋划,统筹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于近日出台了《森林漯河生态建设五年行动方案(2018—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并且提出森林漯河生态建设五年行动计划,以满足人民良好生态需求为总目标,以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林业生态建设为主战场,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和扩面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以实施九项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推进“绿满漯河”为主要抓手,按照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和“四城同建”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林业生态建设提到战略和全局高度,加快国土绿化,扩充森林总量,提升森林质量,加强资源保护,增进绿色惠民,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生态文明、以漯河更加精彩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浓彩做出贡献。

坚持生态优先

打造“漯河绿”新名片

未来五年,森林漯河啥模样?如何布局?

根据《方案》,我市森林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三增四提五统六化”。

“三增”即增绿量、增容量、增效益。增绿量主要是指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增加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和湿地面积;增容量主要是指增加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增效益主要是指增加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提”即提升国土绿化水平、提升森林质量、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提升林产品供给能力,落实好森林河南生态建设提出的“四转”要求。

“五统”是指统筹建设和治理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

“六化”是指打造绿量适宜、布局均匀、网络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稳定高效的生态系统,实现城市公园化、城郊森林化、廊道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庭院花园化,建设天蓝地绿水净、宜居宜业宜游的森林漯河。

建设目标是构建“一心两核三环四园多廊道”的生态布局。

“一心”即围绕中心城区,结合“城市双修”试点工作,大力实施公园城市建设,成为我市的“绿心”;“两核”即以临颍县、舞阳县两个县城打造城市“绿核”;“三环”即围绕中心城区、临颍县城、舞阳县城建设高标准环城防护林带;“四园”即在中心城区建设公园(游园),在县区、功能区建设一批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多廊道”即对境内县级以上道路及境内河流沟渠两侧,高标准建设生态廊道,构筑路网、水网、林网“三网合一”的生态防护林体系。通过5年努力,计划造林27.1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0%以上,增加湿地面积0.72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

实施九项工程

构建“点线面”格局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

为了让绿满沙澧、四季常青成为出彩漯河的靓丽底色,《方案》提出,将实施九项重点工程,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扩总量、提质量、调结构、增效益,形成以城市公园(游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缀点”,绿色生态廊道建设“连线”,森林县城、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乡村、园林式单位(小区)等绿色创建活动“铺面”的全覆盖大绿化格局。

九项重点工程包括:森林城市建设工程,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结合“城市双修”试点工作,构建互联互通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实现廊道绿化向美化、彩化升级,丰富绿化层次,打造“一年四季景不同”的景观走廊;湿地保护与建设工程,增加湿地面积0.72万亩,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0%以上;农田林网建设工程,计划农田林网折合造林面积1.65万亩,营建防护能力强、网格规范、林相整齐的高标准农田林网,构建生态屏障,实现林茂粮丰;乡村绿化美化工程,计划造林面积1.14万亩,到2022年,全市建设国家、省、市、县级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乡村130个,留得住乡愁、留得下生态美;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坚持质量第一,大力提高新造林质量,计划森林抚育任务5.57万亩;林业产业融合发展工程,优化林果产业发展布局,提高苗木花卉生产水平,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扶持壮大林产品加工产业,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鼓励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生态文化建设工程,增强全民爱绿、植绿、护绿、兴绿意识,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形成全民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支撑保障能力提升工程,依法治林,完善有害生物防治监测预警体系,做好森林防火。

强化保障措施

创新工作机制

五年行动的大幕已经开启,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如期实现这一目标,时间紧、任务重,等不得、慢不得。为切实加强对森林漯河生态建设的组织领导,我市将成立森林漯河生态建设指挥部,各级党委、政府也建立由党政“一把手”负责的国土绿化推进机构,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靠前抓,切实抓好森林漯河生态建设的各项工作。同时,创新机制,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和土地保障机制,创新造林机制和森林资源管护机制。

精彩的华章,在实干中书写。各级党委、政府将进一步压实责任主体,将森林漯河生态建设年度绿化任务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强化各级党委、政府森林漯河生态建设主体责任。积极探索推行“林长制”管护机制,明确监管责任,共担绿满沙澧的使命责任,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植根沙澧大地。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