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月8日 星期

以高质量发展为漯河出彩添浓彩
——2018年全市畜牧工作亮点回眸

漯河是一个以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的全国首家食品名城,是国家级出口猪肉及其制品示范市。新时代新作为新担当。作为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0%以上的畜牧业大市,漯河始终围绕食品加工这个优势产业做文章,2018年,全市畜牧业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绿色发展,民生为本,美丽牧场示范创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工作享誉全省,实现了畜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本报记者 王艳东 姚 肖

通 讯 员 付景杰 周 飞

2018年,注定是我市畜牧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省定涉牧民生实事全省率先完成,美丽牧场示范创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项工作领跑全省,动物疫情防控被省人民政府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通报表彰,被表彰为全省畜牧系统先进集体,获省级以上表彰20多次,同时被评为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获市领导批示20多次;由漯河市畜牧局、市畜牧业协会联合中国畜牧业协会、北京华都影视公司拍摄的电影《二师兄来了》,喜获2018中国国际青年电影展“最具号召力”大奖……

绿色发展,双汇产业化工程提质增效。对从事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进行政策、资金倾斜,重点培育了郾城天种等大型龙头企业,打造了生猪、家禽和优质肉牛、肉羊、奶品五大集约集群示范区,全力推动畜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型升级。

民生为本,全省涉牧民生实事目标率先完成。全市累计出动人员上万人次,对畜禽污染情况进行不间断督导。全市规模养殖场670家,已配套粪污处理设施595家,配套率达88.8%,超出省定、市定目标6.8个百分点;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0.7%,超出省定、市定目标12.7个百分点,超额完成省定、市定“两率”目标,实现了全市中小型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开展养殖场(户)臭气专项治理,全市3900多个养殖场(户)推行臭气净化措施,基层群众对养殖污染满意度达82%。对此,省畜牧工作简报超过20次介绍畜污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先进经验,省畜禽粪污治理专家刘太记胜赞“漯河市走在了全省前列”。人大、政协点赞“市畜牧局措施得力,效果良好,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乡村环境治理做出了贡献”。市委书记蒿慧杰批示:干得好,再加力,多出彩。

守正创新,美丽牧场示范创建领跑全省。以绿色、美丽为高标准定位,两年来整合各级财政资金5000多万元实施培育奖补,并带动社会资本3.6亿元建成了一批大、中、小型养殖庄园。目前,全市建成23家生态化、景观式、园林型的美丽牧场,建成了豫优牧业、宏腾牧业等3家土地节约、资源节约的楼宇养殖企业。引来广西、青海、辽宁等十多个省的畜牧同行取经。《河南日报》农村版对此进行头版专题报道。在2018年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暨奶业振兴会议上,我市作为全省仅有的三个地市之一,作美丽牧场示范创建等典型发言。我市的经验探索,得到了省政府副省长武国定的肯定和省畜牧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承启同志的高度认可。

众志成城,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坚持严防死守、精准防控,建立了市、县、乡、村和防疫员“四级五层”网格化全覆盖监管工作机制,对养殖场、屠宰场、饲料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等开展“拉网式”监控。在高速、省道重点部位设立10个临时消毒站点,严格实行畜牧、交通运输、公安三部门人员24小时值班,(下转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