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1月9日 星期

大力实施商标战略 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2018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商标战略,严厉打击商标违法行为,有力助推了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2018年全市共上报商标申请6549件,比2017年同期增长60%,取得注册商标3858件,比2017年同期增长73%,全市有效注册商标已达15302件,比2017年同期增长30%,三项增幅均达历史最高水平。全市驰名商标共有11件,平均9户市场主体拥有1件注册商标,平均12426户市场主体拥有1件驰名商标,均位列全省第三。

多举措服务企业发展。一是强化培训。全市各级工商部门共开展培训5期,培训各类企业500多户,有效帮助企业应对发展中及海外遇到的知识产权和资金紧张问题。二是开展“商标强企”活动。联合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和市科技局对全市的“十百千”“小升规”“小升高”工程企业、进出口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摸排,共排查出523家企业,并全部实施上门帮扶。共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460个,帮助企业申报国内外商标803件,帮助企业利用商标质押、动产抵押、股权质押等方式,融资48亿元。三是引导创牌。2018年指导上报了贾湖集团的“贾湖”、中大恒源集团的“中大恒源”、利通股份公司的“帕斯特”商标争创驰名商标,8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复认定“贾湖”为驰名商标。目前,我市共拥有双汇冷鲜肉、双汇火腿肠、强人、3515、南街村、健士、喜盈盈、万事兴、百年黄牛、贾湖、银鸽11件驰名商标,有力提升了我市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利用商标战略开展精准扶贫。市工商局主动将推进商标品牌战略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以推动地理标志商标培育和运用为重点,以精准帮扶指导名特优产品注册为突破口,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促进农村增收、农民致富。2018年6月,联合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局和市扶贫办对全市的名特优农副产品进行排查,共排查出名特优农副产品107个,并明确了具体帮扶人员,利用“公司+商标品牌+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一乡一品一标”发展格局,尤其是对贫困村,积极指导当地有一定规模的养殖户和种植户通过商标形成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争取早日脱贫。2018年共指导我市农产品注册商标87件。

打造商标品牌政策高地。2018年8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商标局批复同意设立“漯河商标受理窗口”,我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在全国设立的第六批31个受理窗口中河南唯一一个。9月20日,受理窗口正式启动运行。截至2018年12月底,窗口共受理商标申请139件,其中周边周口、平顶山等地企业在我市受理窗口申报商标41件,在全国同批设立的商标受理窗口中,受理数量居第三位。

认定“河南省产业集群商标品牌培育基地”是我省实施商标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此,市工商局深入各县(区)产业集聚区调研摸底,在集聚区设立商标战略实施工作室,对集聚区企业进行集中培训或深入企业面对面座谈,指导企业建立商标注册、使用、保护等各种制度,引导企业推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有效提升了集聚区商标品牌培育、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有力提升了集聚区内企业商标品牌的影响力。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临颍、沙澧、淞江、东城四个产业集聚区被认定为“河南省产业集群商标品牌培育基地”。

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一是开展各种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二是与企业建立联合打假机制。继续与双汇、南街村、旺旺、3515等企业开展联合打假,为重点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三是积极受理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的投诉以及外地工商部门转办的商标侵权案件,做到有诉必接、接案必查、查必有果。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共查处商标违法案件46起,案值80万元,罚款近50万元,有效打击了商标侵权假冒违法行为,有力保护了注册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王永红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