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月25日 星期

“四城同建”是新时代漯河发展的战略定位


■宋 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战略思维。他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恢宏的革命气度,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战略决定命运,战略思维决定方向。市委七届九次全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总结2018年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四城同建”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意见》,把“四城同建”作为新时代漯河发展的战略定位,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第一,“四城同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战略思维。十九大报告指出,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市委七届九次全会提出,建设中原生态水城,着力构建高质量的生态系统、高颜值的城市风貌、高效能的基础设施、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优质、环境优美、设施优良、生活优游”的宜居宜业之城。这就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漯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第二,“四城同建”体现了战略思维的世界眼光。所谓世界眼光,就是要有宽阔的眼界,了解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的发展趋势,从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前途和命运来考虑问题,正确判断国际形势,是我们科学地制定国内外政策的基础。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市委七届九次全会提出,建设中国食品名城,要站位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添浓彩,形成行业分类齐全、领先优势突出、名企名牌荟萃、健康食品引领、智能制造主导、生产要素汇聚、人力资源丰富的食品工业发展新局面,使漯河成为全国最具有发展活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食品名城,乃至全球食品产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让漯河味道飘香全国。建设中华汉字文化名城,要站位为扩大中华文化影响添浓彩,把漯河打造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区、汉字文化产业发展先行区、汉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国内外知名的许慎文化研究教育传播中心“三区一中心”,让中华汉字文化名城作为漯河符号写满全球。“四城同建”使漯河走向世界,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世界眼光。

第三,“四城同建”体现了战略思维的大局性。清人陈澹然在《寤言二迁都建藩议》中说:“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市委七届九次全会提出,建设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要站位为河南振兴添浓彩;建设中原生态水城,要站位为中原崛起添浓彩;建设中国食品名城,要站位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添浓彩;建设中华汉字文化名城,要站位为扩大中华文化影响添浓彩。从站位河南、中原、全国、到中华,“四城同建”一步步提升,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全局意识。

在全面推进“四城同建”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在领导工作中要增强战略思维。第一,在思想上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和政治素养,胸有主心骨,不为噪音所扰,不为流言所惑,不为暗流所动,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二,在行动上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从容应对重大问题,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三,在面对各种挑战和考验时,对未来发展趋势、不确定因素以及结果有准确预见和战略判断,保持思维的正确性、科学性。从而在推动漯河更加精彩的征程中迈出更大步伐,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浓彩。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